第三章:说话可以说出魅力来(2)(第 2/4 页)
他俩宣称不愿臣服于天子,因此我没有办法让他们臣服;他们又不愿和诸侯交往,我也没有办法驱使他们;他们自己种粮食来吃,自己掘井求水来喝,完全不求于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用赏罚来打动他们。
他们不要名誉,不要禄位,虽然说是天下难得的贤哲,但对天下却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们既不能为国效力,也不能为国尽忠,因此留着他们也没有用处。
而且先王统治臣民,所使用的不外乎爵、禄、刑、罚,现在这两个人居然对这四种手段都无动于衷。
如果听任他们不服兵役,不缴捐税而扬名于国内,那么我对国人就无法交代了。
如果所有的人都学习模仿他们,那么国家就成为一盘散沙。
只有杀掉他们,让大家都知道,我不需要那种不被好饲料诱惑,也不怕马鞭子抽打的千里马。
我也要让大家知道,我将严惩那些自命清高,不把赏罚放在眼里的所谓贤士。
这就是我杀掉他们的理由。”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
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
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
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他,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兄弟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但是不向政权低头,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
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三个人并不掩盖他们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高,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
而华士、狂裔和少正卯三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人有观点,所以存在。
在与人谈话的时候,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让这些观点成为自己谈话的本质,而不应该是那些谈话技巧。
·适当唱些反调,话语才有意义
适当提出不同意见,话语才有意义。
如果一味地迎合,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容易失去机会。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西逃,行至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迫自缢。
此时,不仅天下大乱,李隆基身边也发生了一场大变乱。
李隆基决意西行蜀地,而他的儿子、太子李亨却以“父老挽留”为由,与他分道扬镳,留在了关中。
史学家们认为,太子不愿再随父西行,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假相。
因为,长期以来,太子与父皇之间有着深刻的矛盾,李隆基并不赞赏李亨的个人才能,认为他不是理想的皇位继承者,也没有让位的打算。
如果太子跟随父皇去到蜀郡,今后自己太子地位能否保住,是难以预料的。
所以,马嵬坡事变之后,正是跟父皇分道扬镳的好时机,也正是争取权力的好时机。
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果然,在此分手后的两个月,李亨取代了李隆基,登上了皇位。
其实,一个人无论做了什么,只要有人持不同意见,都是说得过去的。
齐国人孙武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他因内乱逃到吴国,把自己著的兵法敬献给吴王阖闾。
阖闾说:“您写的兵法十三篇,我都细细读过了,您能当场演习一下阵法吗?”
孙武回答说:“可以。”
吴王又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
孙武又答道:“可以。”
于是吴王同意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孙武把她们分成两队,叫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每人各拿一把戟。
孙武发令问道:“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左右手和背的部位吗?”
她们都回答说:“知道。”
孙武说:“演习阵法时,我击鼓发令,让向前,你们就看着心所对的方向;让向左,就看着左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右,就看着右手所对的方向;让向后,就转向后背的方向。”
她们都齐声说:“是。”
规定宣布后,便陈设斧钺,并反复宣布军法。
然后孙武开始击鼓发令向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于是他又重新申明号令,并击鼓发令向左。
宫女们仍然嘻笑不止。
孙武说:“规定不明确,口令不熟悉,这是主将的责任。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你们仍然不服从命令,那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
说罢,就要斩左右队长。
吴王站在观操台上,看见孙武要杀他的两个爱妃,大为吃惊,急忙派人向孙武传令:“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我没有这两个爱妃,连吃饭也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杀掉她们。”
孙武回答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说完就杀了两个队长示众,并用一名宫女担任队长。
重新击鼓发令,宫女们按鼓声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一举一动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发出声音。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队伍已经操练整齐。
大王可以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能做到。”
吴王说:“请将军停止操练,回到客台休息去吧,我不想下去看了。”
孙武说:“大王只不过是喜欢我书中的词句,但是并不想照着去做。”
这时吴王才深知孙武善于用兵,便任命他为将军,同伍子胥等人一起帮助自己经国治军。
孙武在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战争中,充分显示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大功,使吴国扬名于各诸侯国中。
他还留下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并因此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兵学的鼻祖。
一个人不坚持己见,总是迎合上级或者附和别人都容易被人轻视,他说的话就显得毫无意义。
·培养属于自己的说话风格
一个人说话有风格,才容易吸引别人,并产生特有的魅力。
同样,如果你想成为说话高手,你的说话风格必须有某种独特的地方,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或者使人们容易记住你。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长相,或身体某种特殊之处,引起别人注意,但这只能暂时的,也是远远不够的,它只能帮助你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不能真正吸引人们。
除非你有伟大人物的那种超凡的魅力,否则你必须培养自己说话的风格,这才是使你让别人信服和不忘的最好方法。
美国的依阿华州锡格尼市的凯欧库克旅馆是方圆几十里的流动推销员最爱去的地方,他们不管远近都想到那里去投宿。
为什么呢?
芽因为那里的店老板,人称“快乐的韦勒”,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
他对谁都能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自从人们认识他这么多年以来,从来没有听到他对谁说过一句不顺耳的话。
韦勒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说话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后来他成功了,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
记住你谈话的风格,你与别人交谈的方式,都能为你的名声和你的成功做出重大的贡献。
如果你对下属讲话趾高气扬,甚至有鄙视的口吻,那下属就会怨恨你。
如果你对上司讲话过于谦恭,他们就可能认为你缺乏能力或者没有骨气,不敢委你以重任。
你讲话的风格,不仅仅是你使用词汇的问题,而且是你使用词汇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从中也能反映出你的态度和修养。
因此要想树立自己的讲话风格,说话就不能忽左忽右变化无常,更不要试图模仿别人,表现出不属于自己风格或不适合自己风格的东西。
学习别人是件好事,但不要故意去模仿别人的风格或者说话的口吻。
这种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解释谁都会明白,谁都不想遇到一个装腔作势的谈话者。
学别人说话,就像那种喝了大量酒的人,他隐瞒不了自己喝了酒的事实,因为人们一闻就明白了,“他把自己当成了别人”。
在谈话的时候,表现出自己自然的风格是上策,但要努力发展你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不是去发展别人的独特风格。
有些人,当他们与别人谈话时,认为自己有必要装腔作势,或者戴上一副假面具;有些人试图表现得很友善,有的时候甚至表现出媚态;有些人急功近利,就像做电视商业广告一样。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