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换血(第 2/4 页)
“或者是被人藏了起来?”
方世玉开口询问道。
蹇义开口道:“殿下,这个工作就太大了,依照朝廷惯例,这几年发行的宝钞,高达十万万的数量,算上损耗,在民间,富商,勋贵,百官手里,至少还有不低于十万万的宝钞。”
“不过朝廷如果能全心全意,不动摇的提高宝钞的价值,让它的存在拥有价值,而不是擦屁股都嫌硬的废纸,朝廷也不急着全部收回来!”
蹇义平心静气的说着,想要把宝钞全部收回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各大藩王,百官,富商,他们在得知朝廷会维护,维持宝钞的购买力,肯定不会轻易放出宝钞。
而随着朝廷的力度推大,宝钞的价值飙升,甚至超出了宝钞现有的价值,他们手里捏着大量宝钞,岂不就是一步登天,成了富甲一方的巨富。
方世玉点了点头,人家不撒手也是好事,毕竟一下子大量宝钞涌入市场,又会造成市场混乱,宝钞贬值。
“嗯,对了,兵部那边有动静吗?洪武二十七年的军饷,要怎么办?”方世玉开口询问道。
洪武二十六年,军队支出就占据了国家支出的一半,今年火器制造局那边也没有什么新式武器亮相。
不用采购武器,自然也就不用那么高昂的支出了。
“这个,兵部还在核算军饷支出数额,应该晚些会给消息。”候泰道。
晃了晃身子,方世玉道:“干活吧!”
言语着,众人陷入埋头苦干的阶段。
而随着方世玉对于政事的处理越发形成自己的风气,有着自己做事的一套方式,前往乾清宫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可朱元璋眼疾恢复了许多,他便坐不住了,在他成为诸侯的时候,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当了皇帝后,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对于学习这件事情。老朱就从来没有放弃,中断过。
而如今没了别的事情,无所事事的朱元璋,反倒重操旧业,开始自己老年的学习之路。
待到朱元璋读到,爱有差等,爱无差等的时候,看着墨家叫嚣攻击儒家虚伪,儒家反讽墨家天真。
自然,最开始这种争执声是非常大的。
可随着时间推移,两边的祖师爷都死了,儒门分成八家,墨门分为三家,一口气四分五裂。
而这书上写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朱元璋的理解就更简单了,指望一群文人能够为了国家,民族,大义,统一的沉重使命,去完成一些什么重大的事情,那还是想都不要想了。
没有意义,文人,只适合在朝堂上扯皮。
干起来实事,真正的文人,根本不够看的。
他们谈论仁义,望到,圣贤,谈天论地,讲时政,讲弊政,细细看着,真的和当年一样呐,不顺着他们的,就都是弊政,恶政。
反倒这么多年过去了,汉朝出了个董仲舒,让汉武帝独尊儒术,汉唐文化那么昌盛,也不见有人在谈论过爱有差,爱无差。
以前认为爱有差,他本来就是有差别的,比如咱对标儿和其他皇子,都是有差别的。但这事情来教导芸芸众生。
“爱有差的理念,谁还会把民族大义,国家危亡放在心上?嗯,标注上,爱无差等,兼爱,对!”
朱元璋做的很简单。
他的理解就更简单了。爱有差等,当官的如果执行爱有差等的理念,与亲朋好,与百姓远,只顾小家之利益,忘却天下芸芸众生的利益。
只管自己的钱袋子,挂着自己的性命,对其他人,动辄屠城,无爱,无护。
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自然要用爱有差等来教育皇子皇孙,但站在芸芸众生的角度,就不应该用爱有差等。
当官的,他只爱他的家人,只顾着家人的利益,不爱治下的百姓,不管百姓的利益,这就是儒门提倡的爱有差等?
这样的爱有差等,真的适合治理地方吗?
朱元璋自我发出了灵魂拷问。
“可是,爱有差等也没有错,你不爱自己的孩子,难道要去爱别人的孩子?要是真的这么干,这都特么什么的狗屁逻辑。”
朱元璋直接把书扔了出去。
爱有差等是对的,爱无差等也是对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它们都没有错,让人抓狂的理念,切实让朱元璋疯狂的很。
正是这个时候,方世玉进了屋子,目睹了朱元璋发飙的一幕,上前捡起了书籍,整理了一下,来到朱元璋面前道“陛下何故生这么大的气?”
“爱有差等,对吧?”朱元璋道。
点了点头,方世玉道:“当然有差等,总不能我自己的孩子不疼,去疼别人的孩子,自己的亲人不亲,去亲别人的亲人吧!”
“那爱无差等对吗?”朱元璋继续问道。
目光一凝,方世玉犹豫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元璋道:“爱有差等无错,爱无差等也无错,兼爱,非攻。墨家的学说,你学了多少?”
“我对百家学说,涉猎不多,但既然陛下要说,爱无差等,那我倒是可以解释解释!”
方世玉坦言道,他来到这里,就几乎没学过儒家那套治国理念,狗屁的皇帝士大夫共天下。
“说说看!”朱元璋道。
“兼爱,减少杀戮,避免屠城,就算是别人的子民,也有权力得到朝廷的呵护和保护,当然,前提是他们帮助朝廷,愿意接受朝廷的统治!”
“如果深究的话,非要分出对错,在百姓的家中,爱有差等是对的,但若是放在官场上,爱有差等就会滋生腐败。”
“但我们又不能说爱有差等是错的。因为人是有私心的。”
“我见识浅薄,圣贤的千年争论,虽然后世谈及的少了,却也不是我能解答的。”方世玉耸了耸肩,结束了这根本没有止境的论答。
爱有差等,爱无差等,究竟那个是对,那个是错?
方世玉说不清楚,朱元璋也越发迷糊,说不清楚,见方世玉不再言说,开口询问道:“你来乾清宫,是前朝发生什么事了吗?”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今年的粮产出来了。”方世玉得到了粮产的消息,马不停蹄的赶来了乾清宫。
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朱元璋,让朱元璋也好好开心开心。
朱元璋笑了笑道:“朕都知道了,全境产粮十万万石,入库两万万数千石,这个成果,还是多亏了你带回来的玉米,红薯,马铃薯。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朱元璋随口说了一句,刹那间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笑了笑道:“你也没什么能要的了,说说吧,除了报喜,还有什么事情?”
“陛下,宝钞的事情,已经开始运作,洪武二十六年,又是个大丰收年,我有意,邀请各国使臣,齐聚应天,共襄盛举。”
方世玉坦言道。
“邀请各国使臣?你可知道,办一场盛会,要花多少钱?”朱元璋直接出声询问道,他省吃俭用这么多年,几乎就没干过什么大盛会。
二十多年的为帝生涯,盛大宴会屈指可数。
而方世玉这一年还没过去,就要让番邦使臣在入应天,这不是白花钱嘛。
“陛下,我已经找人核算过了,按照以往的情况来推测,十余国的使臣进入京师,朝廷举办盛会,应该是要花三百万左右。”
“但我有办法,让朝廷赚回来这笔钱。”方世玉坦言道,办一场盛会,三百万左右的支出,对于大明朝廷一年的税收而言,确实不大。
但这事情在朱元璋看来,主要是没必要办。
然而,方世玉却有不同的想法。
“赚回来?怎么赚,靠送堪合?”朱元璋瞥了一眼,上次的年节宴会,朱元璋倒是让方世玉主持盛会了。
然后每个使臣都领了一堆堪合,在应天府采购无休。
方世玉笑道:“只靠着堪合,当然没什么意思,这一次我准备在宴会上公开售卖朝廷的实物税收。”
“就把收上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在宴会上以高价卖给他们!”方世玉直言道。
微微转头,朱元璋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盯着方世玉道:“在宴会上卖?你什么意思?”
外界采购,他们用的金银等物,都流入到民间去了,反倒不如朝廷一口气全弄了,然后让他们用带来的货物,换成朝廷的宝钞,来买朝廷定价的东西。
方世玉无所谓的看着朱元璋。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