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司里为人做事的说道(第 3/4 页)
如果说在学校缴学费你就是“买方”的话,那么,进入职场后,是你的老板给你发薪水,他就是“买方”,所以,他有权要求你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工作纪律的约束。
职场新人一定要尽快和全面了解公司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使自己尽量少犯错误,少出纰漏,特别是要改变大学时代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马大哈作风。
你最好从一开始就养成遵纪守章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这种职业习惯就像火车铁轨一样,它能保证你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的确,为了养成好的习惯,你一开始会有受束缚的感觉,但一旦养成了习惯,你就会受益无穷。
现在许多职场新人在违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后,总是喜欢用“我不知道”或“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
作为初犯,公司可能会原谅你,但即便如此,你也给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如果你老是对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的话,就有可能哪天你被公司炒了鱿鱼,自己还蒙在鼓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企业,只有切实贯彻并执行了一套合理的制度,才有成功的保障。
能否遵守公司制度还反映出员工的工作态度,从是否遵守公司制度上就可以看出员工是否对工作用心负责。
因此,同公司制度对着干,你就需要做好随时被公司驱逐的心理准备。
68.职场中的红灯:好汉不提当年勇
一位媒体朋友,因原单位不景气跳到另一家媒体,却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由于两家媒体的性质和方向截然不同,她以为根本不可能有啥交集,就随口抱怨新公司福利待遇平平,还炫耀似的说:“以前我们单位经常组织大家出去玩,同事关系亲如一家。”
没想到,她以前的媒体做了一个选题,恰巧和他们正在策划的选题思路一模一样。
这下好了,从老板到同事都认为是她告密的,觉得她是以前公司派来“卧底”的。
现在,她已沦为公司边缘人,不得不准备下一次跳槽了。
在职场中,常有这么一些人喜欢对别人炫耀以前的往事,拿现在的公司和以前的公司相对比。
他也许并不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举动,无论是在同事还是公司领导听来,这无疑都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是不讨好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益处。
现代公司犹如店铺,人来人往,进进出出,与你同事的人们有可能在这里做了五年以上,更有可能换过五家公司。
对于你身边的同事,你真的很想了解他们吗?
和同事朝夕相处,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你必定会聊起别人的陈年往事,或者自己的光辉历程。
和同事聊得开心,你甚至有可能把八辈子老底都抖出来——老实交代大学里追过几个女孩,第一份工作的薪水多少,和现任老婆的恋爱经历……也许你认为这和你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些好玩的八卦谈资,不会令你的职场魅力有丝毫减分的。
下面的谈话内容,才是值得细细推敲琢磨的呢。
“我以前的公司人才济济,海归啊、mba啊,遍地都是,我们团队的人都特别牛,为了搞定一个大项目,大家两天两夜没合眼……”这是自夸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过?
他家的待遇如何?
你为什么决定转行呢?”
这是八卦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东家福利特别好,逢年过节什么都发,哪像现在啊,就算我离开了,以前同事聚会还经常叫上我,大家感情还是很好。
唉,真怀念那种温馨的人际氛围。”
这是多情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我以前的那家公司,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对员工是赤裸裸的剥削,没有半点人性。”
这是无脑型人才的聊天术语。
自夸也好,八卦也好,讲话是你的权利,但最好考虑后果。
自夸多了,会让人感到厌烦——既然你以前公司那么牛,你干吗还要跳到这里来;八卦多了,别人会对你加强戒心,谁愿意跟一个大嘴巴什么都说呢;追忆往事多了,别人会觉得你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满现状牢骚不断;抨击前东家力度大了,别人会觉得你是一个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认为你不易交往和相处。
其实,很多人都在跳槽,但一个行业的圈子往往就那么大,晃来晃去碰到的可能都是熟脸。
就算你换了新公司,也会莫名其妙地和前尘往事攀上关系。
所以,说话一定要留口德,给自己留够回旋的余地。
其实,人生每一站,都有值得纪念的过去,更有意气风发的开始。
有些话,如果不知道能不能说,那就最好放在心底不说,至少也不能在公司里乱说;有些事,不知道该不该问,那就给对方一个微笑就好。
把过去的事情都清空、归零,我们就不会成为职场上那只背着重壳爬行的蜗牛;把过去“归零”,我们才能像骨骼中空的鸟类那样轻盈地飞翔。
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当我们以“归零心态”去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时,我们就会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适应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造新成果。
69.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刚毕业的小单,去年年底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找到了一份市场推广的工作。
在这几个月工作过程中,小单总是感到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自己的自尊心不断地受到打击。
自己的方案被上司拿到领导那里邀功;自己的客户被同事撬走;领导的批评总是落在自己的身上……
小单的个性比较要强,他不愿意为了这些事找领导分辩,但是他也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受伤害,无论是自己的业绩还是人际关系都为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像小单这样的问题,职场中人经常遇到。
从心理学讲,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当然自尊也要有一个度,一个弹性的区间。
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自尊心保持一定的弹性。
比尔·盖茨说:“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在职场,当你什么都下是的时候,最好收起你那廉价的自尊。
当我们在交际场上受到冷遇时,自己的自尊心将会面临着挑战,这时千万别发作,更不要自暴自弃。
不妨多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使命、职责,为了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增加自己的自尊承受力度。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还应坚持把实现交际的宗旨看得高于自尊,让自尊服从交际的需要。
这样自己对自尊才会有自控力,即使受到刺激,也不至于脸红心跳,甚至可以不急不恼,以笑相对,照样与对方周旋,表现出办不成事决不罢休的姿态,这样才能成为交际场上的赢家。
反之,满心希望他人来肯定自己花了很多心血做的自认为很不错的事情,偏偏得到的是全盘否定。
这时的自己肯定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挽回面子,进行辩解、反驳,甚至是争吵,这就大错特错了。
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所谓的自尊、面子,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倒不如接受这个事实,用平静的心态做进一步的思考,找到与对方更好的沟通方式,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当我们受到批评时,特别是当众挨批评,自尊心一定受不了。
此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理解领导的批评,采取虚心的态度接受,这样做不但不会丢面子,反而会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有时,批评的内容可能不实,甚至还有些偏颇,而批评者又处在特别的地位,这时如果你因为受自尊心的驱使,当场就进行反击,效果肯定不好。
如果当时理智一些,事后再进行沟通、说明,这种处理方式会对自己较为有利。
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为人处世若毫无自尊,脸皮太厚,不行;反过来,自尊过盛,脸皮太薄,也不好。
维护自尊时,脸皮不妨厚一点,这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要把握适当的度,保持自尊心最佳的弹性空间。
微软亚洲研究院教育与合作总监华宏伟先生是公司应聘员工的面试官之一。
他指出了大学生参加大公司面试的三大绝招:胆大、心细、脸皮厚。
胆大即自信;心细指要注重细节;脸皮厚则指要执著。
面试时的偶然性因素非常大,一般面试官看简历只有30秒的时间,因此一丁点偶然的因素都会对面试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即使面试失败,也不应该立马灰头丧气地回去,可以找面试官问一下失败的原因,甚至请求他再给一次机会。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曾发布了成为富豪的五大秘诀:第一,懂得把伟大创意发扬光大;第二,脸皮厚才能聚集更多财富;第三,抱紧资产;第四,要有捡便宜货的独到眼光;第五,要具备气定神闲地面对投资风险的勇气。
当我们在职场还没有地位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牺牲自己的自尊。
越早意识到这一点,离成功就会越近一点。
70.不要带着情绪来上班
办公室里新来了一位新的女秘书,长得很漂亮,还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看就是有运气的职场新人,在今年毕业生多、职位少的情况下,进了这家已经有日子没有补充新鲜血液的机关单位。
这位秘书叫阿尼,性格活泼,见到公司里的老员工们个个尊称“老师”,手脚也很勤快,唯一的问题就是电话多,而且性格爽朗的她接电话的嗓门很响,没多久,公司的同事们对她的身家背景就有了详细的了解。
“阿姨,今天我不回来吃饭了,小单让我去他的单位等他,我们一起吃晚饭。”
这是她和男朋友的妈妈在通电话,由此公司得知了她的男朋友姓张,而从外地来的她住在男朋友的家里。
这下子,单位里原先对她很有好感的、蠢蠢欲动的小伙子,便立刻失去了激情。
“你开会开完了,我们叶主任碰到你啦,是吗?
她夸奖我了吗?”
这是她和男朋友通电话。
“怪不得她可以顺利进到我们单位,原来那位张先生是我们主管部门某个重要科室的小领导,跟我们单位的领导关系很好,女朋友毕业了没有工作方向,便安插进了我们单位。”
从此以后,她热情地要帮同事们打字并整理资料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敢差遣她了。
她可不是一般的新“学徒”,听她上一个电话的口气,国庆节就要成领导夫人了,哪一天成为他们的领导还说不定呢。
一天天的,找阿尼的电话依然热络地打进来,她还是没心没肺地现场直播她的生活情况。
应该说,阿尼是个不讨厌的女孩,可是,她在电话里透露的信息,让同事们不敢与她太过接近。
那天,阿尼一个早上都没来,邻近中午的时候,她才沉着脸走进来。
管人事的老李喊住了她:“阿尼,下次家里有事要请假。”
阿尼正要解释,电话铃响了,公司同事们又听见这样的对白:“你不要打电话来了好吗?
我说了回去再说,我跟他没有什么!我在上班,刚刚已经挨批评了,好,你等着,我下来跟你说。”
摔了电话,阿尼又冲向了电梯,把老李一个人撂在那里。
午饭后,阿尼回到了办公室,从她打电话的内容中,同事们了解了这场冲突:“这个人有毛病,我就是跟我同学出去看了一场电影,光明正大的,他就问东问西,还打电话到单位里来,影响我上班,你说无聊吧,害我的脸都丢光了……”整整一个小时,阿尼一直在直播着她的愤怒,而同事们只好沉默,并借故离开办公室。
听见别人的隐私现场直播,实在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办公室是一个单位或公司树状结构划分的最小单元,这个单元共分三个元素,即在这个单元里工作的人、与之相关的公务和为之服务的办公用品构成。
而单元里工作着的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元素,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在这里度过。
既然是工作,就要处理很多事情,而附属于其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容小觑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下工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会直接影响你的办公室情绪指数。
零星的冲突与偶尔的擦枪走火,在办公室里根本不是什么稀奇的画面,通常都是音调提高一点,讲不下去就立刻解散,顶多事后遇到“同阵营”的人,再大肆批评数落一番而已,大家顾及每天都得碰面,总要小心翼翼避免把场面搞得太尴尬。
但是,有些不懂事而又自控能力差的人,却喜欢把自己的私人情绪带进办公室,进而影响大伙。
别看一点点小情绪,往往闹得整个办公室鸡犬不宁。
因此,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带到办公室里,这是起码的职业素质,不过往往有些人喜欢将私事带到办公室来,特别是职场新人,欠缺这样的经验,可能会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许多资深的从业人员也喜欢在工作场合讨论自己家里的琐事,这实在是职场大忌。
其实情绪也跟感冒一样,容易传染,尤其是大家都栖身在同一屋檐下的时候。
有个名词叫做“不良情绪传染综合征”,这是一种轻微的心理障碍,别以为这个离自己很远。
被领导批评或是被同事议论后,很多人一整天心情不爽,请注意,这时的你很可能就被传染了不良情绪,而有些人自己心情不好,对待同事时也没有好脸色,这时候就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