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施压(第 3/4 页)
但是,这并不是儒家能够夸夸其谈的借口!
因为朝廷从来反对的都只是在外面乱说,而没有堵死官员和读书人正常进言,讨论政策弊端的道路。
上到国家大政,小到某个官员的过失,这些都是能够讨论的。
但他们为什么不讨论?
天天拿着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忠孝仁义说事烦不烦?
难道圣王之治,三代社会,靠嘴巴就能实现?
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他们都是用嘴来治理国家的?
......
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儒家一眼,李承乾接着说道:“朕自继位以来,七年间夙兴夜寐,战战兢兢,嘉与天下士大夫更新。”
“然朕不明,不能远德,是以方外之国或不宁息。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畿之内勤劳不处,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
说到这里,李承乾声调抬高,接着道:“朕既不德,未免使先帝蒙羞,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亲率百官,明修政务,以慰生民!”
“朕闻,荀子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与诸卿共勉之!”
身为皇帝,李承乾当然不能亲自下场,去强行矫正某些人的三观。
但是,他手里可还握着科举这件大杀器,更有天子的威权做底牌。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如果某些人还是听不懂,或者假装不想听懂。
那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