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前奏(第 3/3 页)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长安城的秩序虽然因为那些三流文人的行为,出现了些许波动,但总体上来说还算平静,很多人都在翘首以盼,等着那些名闻天下的博学巨子(注1)进京。
这些人当中,大多家里都有即将入学的幼童。
之前他们还在犹豫,到底要让自己孩子拜在哪家门下,而这次太极殿之会的结果,显然将成为影响他们做出决定的重要依据。
不止是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全天下的目光,这段时间来都在朝长安聚焦。
诸子百家各派,只要能在太极殿之会上表现出色,那么将来一定不缺生源。
若是能够一鸣惊人,哪怕先前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学派,也会摇身一变,成为影响天下舆论的门阀巨擘,甚至还有可能得到皇帝礼遇,和天子坐而论道。
因此,诸子百家几乎是精英尽出,全都朝着长安赶来,谁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
元新七年夏七月丙寅(初三)。
洛阳城西门,杜构带着属官和从辽东追随他来洛阳传道的同门登上一艘楼船。
在他身边,商容依旧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
只不过这一次,杜构再没有表现出二人初见面时那种不屑一顾的姿态,反而对商容客客气气的。
之所以会如此前倨后恭,完全是因为他和对方在这几个月里辩论二十多次,而他只赢了个零头。
技不如人,自然态度也就只能跟着一起软下来了。
将船上的事情安排妥当,杜构走到船头,对一直站在那里的商容说道:“商公,一切已准备妥当,我等可以启程了。”
商容收回看向码头另一边的目光,感叹了一句:“明府,你我此番长安之行,只怕不会轻松啊......”
......
注1:巨子:在某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学术)卓有成就,声望很高的人物都能称为巨子,并不是只能用来称呼墨家,直到今天还有“商业巨子”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