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弘文馆(第 2/3 页)
二人合作多年,颜师古立马就明白了孔颖达的意思,这个工作看似光鲜,其实吃力不讨好,具体要怎么干陛下心中早有定计,最后的黑锅还得自己来背。
【这种事绝对不能答应。】
颜师古心里定计,当下站了出来:“陛下,国子监乃朝廷所属,监生又多是朝中各位大人家的子嗣。若由国子监执行此事,恐耽误国子监日常事务,有违陛下所托。臣以为不妥。”
“颜卿以为该当如何?”李二陛下一脸平静地问道。
颜师古躬身一拜:“依臣看来,此事关乎我大唐国运,不可不慎。门下省有弘文馆,本就藏书二十余万卷,更有虞世南,褚亮等博学之士执掌馆事。陛下再下一道圣旨,搜集天下书籍,延请名士注释经义,必然不负陛下所托。”
颜师古还有句话没说出来,这弘文馆除了以上的作用,还有一点就是教导皇室贵戚和京城高官子弟,李承乾名义上就是弘文馆的学生。
虽然他从来不在弘文馆上课,而是由太师太傅在东宫教学,可是如果发生争论,有太子在场的话,结果不就很清楚了吗。
颜师古的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将这件事交给太子来做了,这样一来,比别人做更能让李二陛下放心。
李二陛下想了想,这样子的确挺不错,便答应下来:“颜卿此议甚好,既然这样,此事便交由弘文馆负责。虞卿,你们回去拟个条呈上来。”
“臣遵旨。”
虞世南这边刚说完,那边李纲跪下了:“启禀陛下,臣德行浅薄,学识不足,不堪教导太子,恳请陛下准许臣辞去太子少师之职。”
“李卿,此事与你无关,承乾年幼,胡闹了些,何以便要辞官。”李二陛下安抚道。
李纲不说话,只是将芴板放到一边,一个头磕在地上,再没有起身。
李二陛下知道他的性子,只好准了,正好李恪到了开府的年纪,府上少了个长史,便让李纲做了蜀王府的长史,教导李恪。
李恪是杨妃的儿子,这杨妃乃是前朝隋炀帝的女儿,虽然不是皇后贵妃之女,但好歹也是个公主。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