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商业模式(第 3/4 页)
只是这样一来,谁都挣不到钱。
直到这时,他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傅松经常挂在嘴边的“卷”的深刻含义,同时,也真正理解了“核心竞争力”、“企业护城河”的深刻含义,而后者同样是傅松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
他现在已经意识到,这种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当然,他也可以仗着雄厚的资本、丰富的资源、广泛的人脉等优势,将这种商业模式发挥到极致,成为国内商情广告领域的no.1,但那又如何?
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的企业,随时随地都有被后浪拍死在岸上的可能。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仅仅是傅松定义的“核心竞争力”的第一重境界,而他和慧聪连第一重境界都没做到,这让他非常沮丧,也非常焦虑。
离开远景集团时,他满怀信心,意气风发,自忖在远景集团干了两年,耳濡目染之下,学习和积攒了不少企业管理经验,在他看来,经营企业真没什么难的。
但万事开头难,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是从1走到100,而是从0走到1。
现实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把他打的晕头转向。
经营一家现成的企业或许不难,但创业却难。
这是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个感受。
除此之外,他内心深处其实还有一丝内疚和羞愧。
他听说在自己出走后不久,傅松专门在集团内部发文,鼓励集团内部有想法、有魄力的员工大胆走出去。
同时,成立一个创业投资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集团内部员工的自主创业,而且即便创业失败后,也可以随时回到集团。
只是,别人出来自主创业可以有退路,但他郭凡声没有!
因为他不仅是远景集团第一个出走的高管,而且出走时还带着傅松给的500万美元投资和从集团各地办事处随便抽调人手的权力。
无论是离职前的待遇,还是出走后的支持和赞助,傅松待他不薄,对他可谓是仁至义尽。
如果拿了这么多资源后,却干不出点名堂来,你让他的脸往哪搁?
无论他自己是否愿意,事实上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傅松树立起来的一个标杆和榜样,即使仅仅为了不辜负傅松,他也必须硬着头皮干下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