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大明不搞奴隶制(第 3/4 页)
机器太久不动弹,是绝对会腐朽落后的。
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放松自己。
沂国为了发展去附近抓、买奴隶,国内也有一些厂子老板为了更加便宜和大量的劳动力去安南、缅甸等国偷偷运猴子的,朱见济都清楚。
但他是大明的皇帝,首要爱护的,肯定是大明的子民,不能让外国人越过去,反压本土的华夏血脉一头。
国内的经济需要发展,对劳动力有很大的渴求。
如果朱见济不去抑制土地兼并,也不扶助农工这等低贱的贫民,随着各种厂子的越来越多,甚至还放任朝廷加税摊派,还有官僚地主的横征暴敛,大明的破产者肯定会越来越多,走投无路之下,只会进厂给老板抛头颅洒热血去了。
藩国们也能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或者直接动用特权,把这些破产者打包去自己的小王国里,让他们去故土之外的陌生地方做贡献。
反正以后青史所书,各大史学家居高临下的去点评一个时代的样貌发展,只会说大明在乾圣朝的经济增长的有多迅速,领土又扩张了多少,为后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
反正老百姓不识字,在历史长河里根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只配成为王朝盛世的踏脚石。
可朱见济不能这么做。
他哪里忍心这么做!
乾圣天子早就说过了,大明子民的命非常珍贵,不能任由别人糟蹋!
可大明要更进一步,必须要有牺牲出现。
所以只能让其他地方的人来了。
再说了,很多时候也是自愿的买卖。
南洋那边的锦衣卫就禀报过朱见济,这几年靠着向大明输入人口赚钱,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大富豪。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