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大明的思想需要新血液(第 3/4 页)
前者是官方出版,上面多得是议论朝廷大政的文章。
后者是皇家隐藏在民间的喉舌,本就能拿到前线第一手资料,然后编成利于流传的段子去外面。
由此,就看那些考生的脑子灵不灵敏了。
朱见济下去走了几圈,看了看某些人的答案。
靠近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对方的身体僵了僵,好在拿笔的手够稳当,没有紧张到写错别字。
当他走到陈献章身边时,这人已经完全投入写作之中,两耳不闻身外事。
他是看过很多期报纸的,又有偶遇时得闻皇帝天音,沉思了这么多天,也该下笔如有神。
而他写的东西也没让朱见济失望。
当看到上面的“学以致用”、“学以为国”以求“直达本心良知”,并且有理有据的论证起其观点,并不是其他学子空荡荡的“为往圣继绝学”时,朱见济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且陈献章的书法写的十分漂亮,赏心悦目,足以再让朱见济给他加几分。
他陪着这群贡士考完,然后才在众人的拱卫下,带着卷子离去。
几日后公布殿试排名,陈献章被御笔点为状元,由他带头,骑着高头大马游街簪花,春风得意,让人好好见识了一番新朝进士的风光。
“陛下对新科状元很是满意嘛!”
就在朱见济站在城门之上,感叹“天下英才尽入我彀中”时,卢忠赔笑道。
朱见济没理由否认,“不错,陈献章的确是个人才。”
但马冲又对此不解,“朝堂上能臣不少,陛下何必对一个进士花心思?”
别人看来,状元郎是风光体面的,可在朝廷里,这人起码要在翰林院中熬不少日子才能出头。
论权势地位,连自己这个太监都比不上!
“你啊你,多读书!”
朱见济摇头叹息。
他现在手里能办事的人是有很多,不论中央还是地方,在考成法和皇帝手握兵权的威慑下,大多会安心做事,不敢胡来。
可要想政策持续下去,改变整个大明的面貌,只埋头做事是不行的。
他们要把自己做的想的,宣扬出去!
还是老前辈的话说的精妙——舆论战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