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女秀才移花接木(上)(第 3/4 页)
至于黄祟嘏女扮为男,做了相府掾属,今世传有《女状元》本,也是蜀中故事。
可见蜀女多才,自古为然。
至今两川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还有考试进痒做青衿弟子,若在别处,岂非大段奇事?
而今说着一家子的事,委曲奇咤,最是好听。
从来女子守闺房,见见裙钗入学堂?
文武习成男子业,婚姻也只自商量。
话说四川成都府绵竹县,有一个武官,姓闻名确,乃是卫中世袭指挥。
因中过武举两榜,累官至参将,就镇守彼处地方。
家中富厚,赋性豪奢。
夫人已故,房中有一班姬妾,多会吹弹歌舞。
有一子,也是妾生,未满三周。
有一个女儿,年十七岁,名曰蜚蛾,丰姿绝世,却是将门将种,自小习得一身武艺,最善骑射,真能百步穿杨,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
他起初因见父亲是个武出身,受那外人指目,只说是个武弁人家,必须得个子弟在黉门中出入,方能结交斯文士夫,不受人的欺侮。
争奈兄弟尚小,等他长大不得,所以一向装做男子,到学堂读书。
外边走动,只是个少年学生;到了家中内房,方还女扮。
如此数年,果然学得满腹文章,博通经史。
这也是蜀中做惯的事。
遇着提学到来,他就报了名,改为胜杰,说是胜过豪杰男人之意,表字俊卿,一般的入了队去考童生。
一考就进了学,做了秀才。
他男扮久了,人多认他做闻参将的小舍人,一进了学,多来贺喜。
府县迎送到家,参将也只是将错就错,一面欢喜开宴。
盖是武官人家,秀才及极难得的,从此参将与官府往来,添了个帮手,有好些气色。
为此,内外大小却象忘记他是女儿一般的,凡事尽是他支持过去。
他同学朋友,一个叫做魏造,字撰之;一个叫做杜亿,字子中。
两人多是出群才学,英锐少年,与闻俊卿意气相投,学业相长。
况且年纪差不多:魏撰之年十九岁,长闻俊卿两岁;杜子中与闻俊卿同年,又是闻俊卿月生大些。
三人就象一家兄弟一般,极是过得好,相约了同在学中一个斋舍里读书。
两个无心,只认做一伴的好朋友。
闻俊卿却有意要在两个里头拣一个嫁他。
两个人比起来,又觉得杜子中同年所生,凡事仿佛些,模样也是他标致些,更为中意,比魏撰之分外说的投机。
杜子中见俊卿意思又好,丰姿又妙,常对他道:“我与兄两人可惜多做了男子,我若为女,必当嫁兄;兄若为女,我必当娶兄。”
魏撰之听得,便取笑道:“而今世界盛行男色,久已颠倒阴阳,那见得两男便嫁娶不得?”
闻俊卿正色道:“我辈俱是孔门子弟,以文艺相知,彼此爱重,岂不有趣?
若想着淫呢,便把面目放在何处?
我辈堂堂男子,谁肯把身子做顽童乎?
魏兄该罚东道便好。”
魏撰之道:“适才听得子中爱慕俊卿,恨不得身为女子,故尔取笑。
若俊卿不爱此道,子中也就变不及身子了。”
杜子中道:“我原是两下的说话,今只说得一半,把我说得失便宜了。”
魏撰之道:“三人之中,谁叫你小些,自然该吃亏些。”
大家笑了一回。
俊卿归家来,脱了男服,还是个女人。
自家想道:“我久与男人做伴,已是不宜,岂可他日舍此同学之人,另寻配偶不成?
毕竟止在二人之内了。
虽然杜生更觉可喜,魏兄也自不凡,不知后来还是那个结果好,姻缘还在那个身上?”
心中委决不下。
他家中一个小楼,可以四望。
一个高兴,趁步登楼。
见一只乌鸦在楼窗前飞过,却去住在百来步外一株高树上,对着楼窗呀呀的叫。
俊卿认得这株树,乃是学中斋前之树,心里道:“叵耐这业畜叫得不好听,我结果他去。”
跑下来自己卧房中,取了弓箭,跑上楼来。
那乌鸦还在那里狠叫,俊卿道:“我借这业畜卜我一件心事则个。”
扯开弓,搭上箭,口里轻轻道:“不要误我!”
飕的一声,箭到处,那边乌鸦坠地。
这边望去看见,情知中箭了。
急急下楼来,仍旧改了男妆,要到学中看那枝箭下落。
且说杜子中在斋前闲步,听得鸦鸣正急,忽然扑的一响,掉下地来,走去看时,鸦头上中了一箭,贯睛而死。
子中拔了箭出来道:“谁有此神手?
恰恰贯着他头脑。”
仔细看那箭干上,有两行细字道:“矢不虚发,发必应弦。”
子中念道:“那人好夸口!”
魏撰之听得跳出来,急叫道:“拿与我看!”
在杜子中手里接了过去。
正同着看时,忽然子中家里有人来寻,子中掉着箭自去了。
魏撰之细看之时,八个字下边,还有“蜚蛾记”三小字,想道:“蜚蛾乃女人之号,难道女人中有此妙手?
这也咤异。
适才子中不看见这三个字,若见时必然还要称奇了。”
沉吟间,早有闻俊卿走将来,看见魏撰之捻了这枝箭立在那里,忙问道:“这枝箭是兄拾了么?”
撰之道:“箭自何来,兄却如此盘问?”
俊卿道:“箭上有字的么?”
撰之道:“因为有字,在此念想。”
俊卿道:“念想些甚么?”
撰之道:“有蜚蛾记三字。
蜚蛾必是女人,故此想着,难道有这般善射的女子不成?”
俊卿捣个鬼道:“不敢欺兄,蜚蛾即是家姊。”
撰之道:“令姊有如此巧艺,曾许聘那家了?”
俊卿道:“未曾许人。”
撰之道:“模样如何?”
俊卿道:“与小弟有些厮像。”
撰之道:“这等,必是极美的了。
俗语道:”未看老婆,先看阿舅。
‘小弟尚未有室,吾兄与小弟做个撮合山何如?
“俊卿道:”家下事,多是小弟作主。
老父面前,只消小弟一说,无有不依。
只未知家姊心下如何?
“撰之道:”令姊面前,也在吾兄帮衬,通家之雅,料无推拒。
“俊卿道:”小弟谨记在心。
“撰之喜道:”得兄应承,便十有八九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