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复兴军的“卫所”(第 3/4 页)
今天过来的这位年轻人可是大总统,皇帝一般的人物,刚才这群人一进来,场长就先跑过来叮嘱她注意一些礼节,不然春花这会儿知道了对方的真实身份,非要跪下来不可。
没想到对方却是非常的和气。上来转了一圈就问了几个问题。
比如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进的货啊?进价多少?售价又是多少?
春花自然都是据实回答。
董书恒有来到了杂货区,这里主要销售卫生纸、小工具、蜡烛、油灯等生活必需品。
“总统,这些东西都是我们从外面的进的的货。一般我们都是用农场的船到伯利 去进货,那里有一个大的集贸市场,基本上我们需要的东西,在那里都能够进到货。我们虽然加了一些价钱卖给职工,那主要还是为了支付运输以及人力的费用。”春花继续介绍道。
董书恒觉得这个小销售员还蛮有意思的,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说起话来很有条理。
王厂长说这个销售员是因为怀孕从工厂暂时调过来的。销售员的工作相对比较轻松。
一般化都是照顾那些怀孕的妇女,让她们临时过来做一段时间。
对于这种灵活的岗位调整办法,董书恒也是赞同的。
既要讲制度、讲原则又要会变通才行。
董书恒喜欢这样的官员。
一个农场就是一个大型的生活社区,是一个群体,这样的群体必须要有人情味。
只有这样,这个农场才能够发展的更有朝气。
复兴军的农场实际上跟朱元璋当年建立的卫所制度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
都是在正常的行政单位之外设立了一套平行的制度。
实际上每一个农场既像是一个大型的公司,又像是一级行政单位,同时还兼顾一定的军事职能。
一直以来,农场的民兵都是复兴军的主要兵源。
虽然在各地的乡村也有民兵,但是复兴军还是更多地选择在农场的民兵中挑人。
这些农场出来的工人,组织性要更强一些,因为他们平时不仅仅在训练的时候,就是工作的时候都是在组织的管理治下。这些人对于服从的领悟更高。
同时的这些人也更加的忠诚。因为农场是复兴军的,他们的一切都跟复兴军联系在一起。
复兴军在,这些农场就会继续运行下去,没有了复兴军,这些农场说不定就立马成了某个地主老爷的私人农庄。
所以,这些人是会坚定地战在复兴军一边的。
在场部转了一圈之后,董书恒就带着一帮子人向田间走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