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四章 复兴军的“卫所”(第 2/4 页)
而在清庭最为平稳的时期,这个价格也要在二两银子(相当于2华元)以上。
粮食的价格不能够过高,那样就谈不上全民温饱。
但是也不能够过低,那样的话那些依靠种植生活的百姓收入会大大降低,同时还会降低人们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嗯,总统,俺们知道,这些土地都是将士们打下来的,俺们一定会将它们给种好。将士们用枪炮保卫国家,俺们就用镰刀和锄头让大家都能够吃上粮食。”北大仓农场的场长王劲松以前是个教书先生,倒是很会说话。
董书恒之前已经在场部看过了。北大仓是一个大农场,光是分场就有十几个了,拥有干部职工以及家属超过万人。所以场部非常的繁华,像是的一个小城镇。
场部的是栋两层的红砖外墙的小楼。周围是学校、医院、邮局、供销社等公共设施。
然后就是职工们的住房。成家的人才能够分到的独门独院的房子,单身汉们只能住在的集体宿舍中。
许多人为了能够的分到一套房子,想法设法给自己找一个对象。
毕竟谁也不想七八个人挤在一件宿舍中。
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老婆孩子热炕头难道不香吗?
再往外走就是农场自己建造和管理的工厂了。砖瓦厂沿河而建,方便获取粘土。
并非每个农场都建有砖瓦厂。北大仓的砖瓦场生产的砖头除了自己使用之外,还要供应给周边的地区。
碾米厂主要是将农场产的稻子就近加工成为大米进行对外销售。
食品厂是农场最主要的工厂,做各种的食品的深加工。
农场可不仅仅种植水稻。还有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红薯就可以在食品厂加工成粉丝、粉皮等北方人爱吃的食品。
农场种植的各种菌菇要在食品厂进行烘干包装。
每年江边的捕鱼队还有农场在改造湿地的时候建立的鱼塘中养的鱼虾可以在食品厂做成罐头。
这些东西主要都是销售到西边的草原和极北地区。
毕竟在南方也不缺少这些东西。
草原的上的食物过于单一,才有需求与外界交换食物来改善自己的食物结构。
北大仓因为是一个大场子,还建造了一个药厂,周围林子里的居民会将采集到的药材卖给药厂,由药厂进行初加工,以方便这些药材保存。药厂还有自己深加工的几种药材,算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董书恒重点去看了农场的供销社,两位夫人则代表他去学校进行慰问。
在供销社中,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销售员为董书恒讲解了各种的商品的来源、价格以及供需情况。
“总统,这边是粮油区,大部分成家职工都是自己在家开伙。他们一般都是到供销社购买米油。这些粮油产品都是俺们农场自己产的,价格比外面便宜一些,但是只能够凭借职工票进行购买。”春花有些紧张。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