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4章 寻找商机(第 2/2 页)

    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家地产中介,里面一群人满口的粤语,叽叽呱呱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先生,您好,买卖组屋还是租房?”李晓凡还在外面的橱窗停顿,店里面一位丝袜窄裙正装的安娣就迎了出来,满口的新加坡英语。

    在新加坡大叔叫安哥,阿姨叫安娣。

    “我先随便看看!对了,安娣,今天你们店里生意怎么那么好啊!”

    看李晓凡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但是这英语发音又不同与新加坡本地英语,安娣估计这位帅哥可能是位大陆来的新移民、海外留学生,便热情地回答道:

    “这些都是从香港过来的新移民!小弟啊,你如果要买房,我劝你要早下手,以我的直觉,新加坡的组屋肯定要涨!”

    “香港的新移民?”

    “哎呀,小弟你不知道再过两年就是1997,香港要回归大陆了嘛!所以近期香港人移民来我们新加坡的特别多,这几天我们附近的组屋都快卖疯了!”

    原来是1997就快到了,这下李晓凡终于明白为什么这家地产中介店生意那么好了。

    他有点回忆起来前世九十年代新加坡房地产疯狂的那几年,刚好是他在新加坡打工的岁月。

    新加坡房地产的最好时光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也就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李晓凡大概记得在1996年,新加坡的房价到达了顶点,每平方英尺售价疯涨到了近2000新币,相当于1平方米要5.5万元人民币。要知道那还是1996年,大陆普通工人的年收入才一万人民币出头,上海的房价才两千元人民币左右。

    李晓凡至今还记得当年新加坡楼市的“疯狂”,96年前后大量香港新移民涌入新加坡,达到了一个高峰,那时候新加坡几乎人人都在‘炒楼’。车间里面的新加坡当地人与马来西亚pr们天天在讨论房价,组长阿德在95年年初卖掉的一间三房(相当于过国内的2房1厅)的二手政府组屋,从3万多元新币竟然在96年的年初被炒到20多万元新币,翻了六倍,把阿德夫妇的肠子都给悔青了!在96年一套普通的四房组屋要卖到40多元新币,95年初才5万元新币,翻了八倍,实在是令人咋舌!

    李晓凡之前读过新加坡前总理内阁李资政的回忆录。李资政在回忆经济危机前的情形时,说:“当时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到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而这些股票和房地产又被人们用来抵押取得贷款,使得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长远来看,房地产投机是非常危险的。于是,新加坡政府决定挤压地产泡沫。1996年夏天,新加坡政府果断地推出一系列降温措施,而且都是猛药……”

    李晓凡还记得这些措施包括:任何房地产在买入一年以内被卖出,卖家的所有收益必须缴税,最高税率达到28%;对所有地产买卖征收印花税,税率在1%-3%之间;在购买之后3年内出售,将再次征收印花税;购房贷款上限为房价的80%;对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人购房,只提供新加坡元贷款,并且所购房屋必须自住。

    此外,李晓凡记得新加坡政府一贯推行的房屋政策,也大大地束缚了炒家的手脚。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最大开发主体是新加坡政府旗下建屋发展局建造的组屋。只有新加坡公民才能购买新的组屋,而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组屋。

    新加坡的决策者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及时遏制了房地产市场的非良性增长,阻止了更多的本地投机资金进场。政策实施后,房价应声回落。

    但是尽管如此,李晓凡记得1997金融危机还是严重打击了新加坡的经济。房价从此持续下挫,特别金融危机期间房价更是暴跌,当初那些没有及时退出套现的炒房者套在高位,哀鸿一片。

    李晓凡突然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商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攻玉 刺青 好运时间 上瘾 慢性沉迷 仵作惊华 雪意和五点钟 痛仰 理我一下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漂亮朋友 白色口哨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敬山水 黑天 杀死那个白月光 甜妻 穿书后每天都在被迫撒娇 俗人回档 顶级诱捕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