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父辈的旗帜(第 2/4 页)
“对,现在整个呕洲的年轻人都觉得二战胜利是昂撒人的功劳。”伊万不平道。
“你觉得是因为什么才变成这样?”
“宣传!”
“除了宣传也离不开他们强大的电影工业,毕竟连你们也拍不出《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电影。”
娱乐中夹带私货,强化本国正义脸谱,好莱坞驾轻就熟。
未来还会有《血战钢锯岭》《兄弟连》《太平洋战争》等等大制作,好像整个二战都是他一家在硬钢轴心国似得。
不止强化本国正义脸谱,好莱坞还会带上同族,当年的爹,现在的儿子,那个名声在外的搅棍国家......
一场丢盔弃甲的大溃败也能被拍成史诗级的胜利,《敦刻尔克》.......
当然,作为二战主力,好莱坞当然也不能漏掉苏镰。
于是就有了《兵临城下》.......
明明一场斯拉夫人浴血守卫家园的故事,但各种苏镰角色却都被暗戳戳的刻画成一幅面目可憎的形象......
电影里的各级军官要么贪婪,要么懦弱,要么冷血......
猛一看是在刻画人性,还挺客观。其实,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给观众埋下了某个政权很邪恶的观念。
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自己是主角时,‘善’是群像的基础设定,‘恶’是特例的个体;而苏镰为主角时,刚好反过来。
不经意间的洗脑最为致命。
就像沈君诺的同学,当年初抵美瑞肯时为了锻炼语言,特意选择了寄宿家庭。
当天寄宿家庭的和蔼白人房东就送了她一支牙刷
“你来到我们国家学习先进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先进的生活方式,这是牙刷,以后要学会刷牙......”
“.......”
那是2008年......
不是1908年。
房东四十多岁,是家社区学校的老师,并不是红脖子.......
房东对国外兴趣不大,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cnn的新闻。
“你们是不是一辈子只洗三次澡,分别是在出生、结婚、死亡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