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父辈的旗帜(第 1/4 页)
沈君诺、伊万一行人离开别斯拦后转向北上。
在穿过乌拉尔山之后,道路状况已经有了明显好转。
别斯拦到莫斯可1700多公里的距离,用了三天。
虽然比不了国内高速公路时速100公里以上的速度,但比起格罗斯远东地区坑坑洼洼的路面,这段,路程已经足够轻松。
8月4日下午,沈君诺终于见到了这座坐落在东欧平原上的大都市。
抵达后,这群摩友随即去了酒吧。
除了伊万大叔。
伊万这些天和沈君诺相谈甚欢,便主动当起了导游,带着沈君诺游览起了红场。
红场建于15世纪,17世纪更名为红场。
这点让沈君诺有点意外,他本以为红场的名字是苏镰建立后才起的。
红场的地面用条石铺就的,经历几百年风雨后,不但磨光了表面失去了防滑作用,还显得凹凸不平。
面积也只有华夏那个广场的15大。
远不如沈君诺祖国那个广场气派。
但红场是莫斯可的历史见证者,沈君诺一点也不敢小觑。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德军在长达18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闪击,苏镰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全歼,70个师被打残。
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大军,兵临莫斯可城下。
11月7日,在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红场举行了几十万军人参与的盛大阅兵。
阅兵结束后,这些军人从红场直接奔赴前线。
在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防御战后于次月转入反攻,横扫呕洲的德军不败神话自此打破。
说红场阅兵是二战东线战场的转折点也不为过。
说起这段历史,伊万满脸自豪。
沈君诺却说了一段让他沉思的话
“二战中华夏牺牲了三千五百万人,苏联牺牲两千四百万人,分别是同盟国中牺牲人数的第一和第二,也分别吸引了日德最多的军事力量。然而,大多时候,只有这两个国家在自己歌颂自己的英雄。”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