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邀请(第 3/4 页)
这只是说辞。
真正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是顾忌。
长安=政治中心=风暴之地。
没有底蕴的人,到了之后,只会成为炮灰。
刘彻这一家子用人都有一个传统:用的时候重用;不喜欢用了,轻则冷处理,重则杀人。
看看周亚夫、董仲舒就知道了。
想要在大汉安稳生存。
长安,一定要去,但不是现在。
当务之急,是把自己的名头打出去——学阀的名头!
刘彻执政中后期,杀的手下很多,但是,知识分子的下场,都比较好,几乎都是遭遇冷处理。
学阀的名头,相当于一张保命符。
第二个原因则是龙城之战。
龙城之战可是侯爵孵化器。
他要利用这半年时间帮助流民“强身健体”,准备孵化爵位。
大汉律令规定,未经允许,禁止圈养私兵。
因此,他想出来“强身健体”这个理由。
半年之后,只要把身体强壮的流民领到边境,投靠卫青,必定大富大贵!
为了未来命运,必须留在稷下。
司匡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坚定,直接把欠钱与名誉挂钩。
果不其然。
听到之后,这位侍中迟疑了。
一百二十金。
一般人,谁能欠这么多?
卫青:“……”
他仰着头,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家财。
小舅子前几年赏赐了不少金饼。
一百二十金,虽然有些肉痛,但他还是拿得出来的。
叹了一口气,哭丧着脸,“罢了,这钱,吾帮你还了,只要能跟我回长安,一切好说!”
“咳咳咳咳……”
司匡眼珠子瞪得溜圆,被口水呛到了,咳嗽个不停。
不按套路出牌?
真当自己就这一个理由呢?
“卫公,还有一件事。”
“又怎么了?”
“吾还要在这盖房子。”他指了指流民,“鉴于黄河决口,流民众多,吾特意开展以工代赈。流民得粮食,帮吾盖房子。”
司匡换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这几天的时间,已经招收了一千一百二十三位流民了。若是我在此时离开,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因此,吾希望可以在半年之后,再去长安!半年时光,足以令游民吃饱!足以令游民攒下粮食,等待官府安置。”
“心系百姓,君大义!”卫青望着高台下许多衣衫褴褛的观众,赞叹,“公且放心!吾会留下专人,处理这件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