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长安(一)(第 2/4 页)
这种能够影响整个儒家的文章,在儒家传承的几百年里,都可谓是凤毛麟角。
哪怕是战国诸子,也不过如此了!
董仲舒仰着头,脸上的苍老的皱纹,变得更明显了。
他用右手握着左手手腕,双手自然放在身前。
望着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开心地笑了。
冥冥之中,他好像从手上这篇文章中,看到了数不清的影子。
好像稷下最后一任祭酒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宗师子舆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子思的影子,好像看到了大儒曾参的影子、好像看到了亚圣颜回的影子……
最终,好像看到了孔父的影子。
儒家四百年来,能做到承上启下的文章,唯此一篇。
董仲舒没有忍住,沐浴着月光,感慨着,“此文横贯古今,堪称六经之后,儒家第一书啦!”
他轻轻地张开嘴巴,情不自禁的呢喃刚才所阅内容。
一字一顿,每个字,都用尽了他浑身的气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董仲舒闭上了眼睛,享受着。
让这天籁之音,不断修补自己那一颗产生了裂痕的心。
多么完美的句子啊。
似大道之音、圣人之语!
诵读之后,忘记了一切忧愁。
没想到今世还能阅览这种文章……
值啦!
褚大在董仲舒后方五步的位置站立,注视那道激动的身影,小心翼翼地侍奉着,生怕出事。
忽然,苍老沙哑的声音,幽幽传来。
“褚大!”
“师尊!”
董仲舒闭着眼睛,沉声问道:“撰写此书之人,当真不属诸子百家?”
“嗯。”
“好啊!好!”
这位当世儒家第一人,笑容不减,满意地睁开了双眸。
瞳孔中的阴翳,尽数消散。
他转身,看着褚大,道:“如此人才,自当为我公羊所用!”
董仲舒激动地走了起来。
他背着手,在灯光昏暗的院子中来回徘徊。
影子映在墙上,时大时小,时长时短。
他的大脑开始疯狂运转。
褚大目光如炬,眨了眨眼,“师尊,您这是打算插手胶西之事了?”
“嗯。”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