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虚伪的讲究(第 3/4 页)
再说,这个定量的年代,别说社长,就算是镇上的领导,他们吃肉和吃油的标准,都是定量的,想多吃,门都没有。
几个人围着桌子坐好,杜远龙客气的问道:“周大叔,几个兄弟呢?喊过来一起吃啊?”
“哦,他们吃过了,都睡觉了,我们吃我们的,不用他们,老大,倒酒。”周正明解释的说道。
杜远龙问完之后,就不在问了,他也只是客气一下,就是一盆子鸡肉,来了几个孩子的话,哪有自己吃的份?
自家的孩子自家疼,谁管别人的孩子吃什么呢。
虚伪啊,都是客套的虚伪啊。
有酒喝,有肉吃,饭桌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请人吃饭,陪酒的人,那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说周大忠,别看又是陪酒又是吃饭的,其实都是动动筷子而已啊。
就拿那盘鸡肉来说,周大忠的筷子,绝对不会碰上一块鸡肉,就算鸡骨头也不行,那是留给客人的,杜远龙和刘大田都不够吃呢,加上一个周大忠,那不是更不够吃吗?
周家请周大忠来陪客的,不是来抢吃的,否者,那不是砸场子吗?
所以周大忠的筷子,都是在那些蔬菜上折腾,而且,都是针对那些细碎的蔬菜而已,别看夹菜的动作很频繁,其实十几筷子加起来,都不超过一根蔬菜。
杜远龙是周大忠的妻弟,亲的啊,主动夹了几个筷子鸡肉给周大忠,周大忠十分自觉,强装出不爱吃的神情,又把碗里的鸡肉夹回到盆子里面,最后,杜远龙夹了几个鸡爪和鸡骨头,周大忠没有拒绝。
喝酒也是一样,别看周大忠和周正明端杯子端的很勤快,其实就是嘴唇沾一下酒的味道而已,一顿饭吃下来,他们的标准,那就是那一杯酒。
一群虚伪客套的人,大家都明镜似的,可是,就是不说破,而且还假装十分热情,“喝”,“干杯”,“都干了”。
这叫什么?
这叫明白人,这叫心里敞亮,这叫自觉,这叫有诚意,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过来的,一代传一代,这就是规矩。
好像吃的十分热闹,其实就是杜远龙和刘大田在吃,周大忠动筷子,大部分都是沾点汤汁而已,老爹也是一样,至于老四,就是一个表情,恭恭敬敬的在一边坐着,老老实实的听着,这也叫做守规矩。
一盆子鸡,压根不够吃,不过,客人也满足了,感受到诚意,感受到尊敬,感受到自己的威信。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