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虚伪的讲究(第 2/4 页)
这个年代,对于家里孩子的教育,那是一个“严”,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特别是家里有事情的时候,对家里的孩子更加严。
否者,客人吃的最开心的时候,家里的孩子蹦出来,口水鼻涕一大把,眼巴巴的看着桌子上的菜,你让客人的老脸怎么办?
所以,这个年代请客,默认的规矩,就是让孩子早早的睡觉,不要出现在客人眼前。请注意,是客人的眼前,不是桌子的面前,请客吃饭,谁家的孩子,别说上桌子了,连板凳腿都碰不到,那样客人才能吃的开心。
所以,这个年代的孩子苦啊,哪有后世说的那么幸福,什么家里有好吃的,都是先让孩子吃,孩子吃不完,才给大人吃。
扯淡,说这些话的人,都是自己往自己面上贴金呢,欺负小孩子忘记了以前的事情,用这话来骗孩子呢
家里的那么多孩子,给哪个孩子吃啊?
像周家,未成年的儿子就有4个,加上孙子和孙女,再多的东西,都能**光,要是紧着孩子先吃,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家里的大人都要饿死,然后,家完了,家里的孩子也没有活路了。
根据周大毅的观察,这个年代的人,比较薄凉,就算父母对子女也是一样,哪有那种爱的死去活来。
至少,那种传说中的爱,在周围的老乡家里,一个都没有看到。
家里有粮食的话,都是优先保证劳力的生存,孩子呢,不饿死就行了,要是饿死的话,死人,谁在乎呢。
所以,家家户户,对孩子的教育办法,都是严格苛刻,守规矩,守规矩,守规矩,否者,那是一个字:往死里打。
别看老五平时像猴子一样狡猾,嘴上不怕老爹,只要有吃的,打死也要吃,可是,老爹发火之后,老五再多的心思,屁都不敢放一个,老老实实窝在床上。
老五明白,今天晚上,他要敢出去坏了老爹的事情,老爹能把打的三天下不了床,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孩子,那个骨子里面的精明,都练出来了。
吃饭完,周正明把几个儿子都赶走了,周大仁也被赶去睡觉呢,周大爱留下来了,涉及他的大事情,他当然要出面了。
周大国和几个兄弟,回到房间窝着呢,闻到鸡肉的味道,谁能睡得着呢?
周正明把桌子收拾干净,把供桌上的酒杯拿了几个出来,还从供桌下面搬出来一坛酒,把桌椅摆好,然后等着客人上门了。
一会的功夫,在周大忠的陪同下,杜远龙和刘大田一起过来了,还没有进门,就闻到鸡肉的味道,两个人走的更快了。
就算作为社长和副社长,可是,他们的生活的条件,比普通社员也强不了多少,有的挣工分比较多社员,因为家里孩子比较少,他们的生活条件,远远超过社里干部的生活水平。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