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粮食的学问(第 2/3 页)
所谓的协商,都是上面以收购价格略高的价格来购买的,籼稻的话,一担大概9.2元,要是粳稻的话,一担大概10元,目前,社里就这种两种水稻比较多。
当然,你要是想多卖钱的话,议价粮的价格还是比较不错的,可是,议价粮卖出去之后,那就没有你的事情。
很多社里的同志,有点担心,没有存粮,万一遇到灾荒怎么办呢?
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返销粮计划。
所谓的返销粮,举例子说明吧,田地364亩,上面计划亩产500斤,每亩义务粮75斤,每亩定价责任粮100斤,全部交完之后,还剩下118300斤粮食。
这个时候,粮食的产量不错,为了防备灾年,这个时候,卖粮食有两个选择,一是按照议价粮的价格卖给公家,二是按照定价的价格卖给公家。
这两种粮食有区别,按照定价的价格卖给公家的粮食,公家根据你卖粮食的数量,给你一个返销粮的指标,就是在缺粮的时候,你可以按照售价,把你返销粮的指标给买回来救济用。
可是,按照议价粮的价格卖出去的粮食,没有这个指标,也就是遇到灾难的时候,你没有返销粮的指标。
粮食,都是按照指标来配额的,你没有计划粮食指标,有钱也买不到粮食。
可是,遇到灾难的时候,总不能让老乡饿死吧,所以,有个时候,公家也会有个高粮价的指标,可是,这个指标,大部分是针对机关和重点单位,农村,基本没一个指标。
当然,要是大面积灾荒的时候,上面也会有返销粮,可是,指标很少,就算有指标,也是高价。
你买到的高价粮食的指标,第二年丰收的时候,这个指标,你要按照定价粮的价格,把这个指标给补齐了。
补不起的话,对不起,扣你的钱。
所以,各个社,都在积攒一定的返销粮指标,就是为了防备饥荒。
大家是不是觉得政策也很合理。
呵呵,我给详细说明一下,政策是好的,可是被一群歪和尚给念错经了。
上交了完了义务粮和责任粮,还有剩下118300斤粮食,大家是不是很惊喜啊?
蔡庄七社有39户人家,总共有262人口,平分分到水稻451斤,加上地里的山芋,大豆,还有自留地的一切青菜,老乡的日子应该过得美滋滋的吧?
呵呵,那些都是扯淡。
现实比较残酷,可以说非常惨。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