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乐观(第 1/4 页)
最近,乡下的老乡,都变得有点癫狂了,没办法啊,被指标给逼的。
早季稻500斤,晚季稻400斤,这是最低指标,也是保证指标,还有争取指标,有的生产社,为了所谓的面子,居然主动提高指标。
我的天啊,大家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泥腿子,种了几十年的田地,田里的粮食,有多少产量,难道大家心里没数吗?
当然不一样了,以前,那是旧社会,现在,那是新社会,能一样吗?
再说,以前,那是为了地主种田,现在,是为了自己种田,粮食都是自己的,能和以前一样吗?
据说,刘大田的头发都白了很多,脾气一天比一天差,因为马上要开始种植早季稻了,早季稻的亩产要达到500斤。
我的天啊。
刘大田忍不住有疯狂了。
当然,上面的同志,对于这个指标,那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为了让老乡能够完成这个指标,上面的同志,做出了很多具体细致的指示。
首先,在耕田上,必须尽可能的使用双铧犁。
为什么使用双铧犁呢?
因为双铧犁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事实证明,使用双铧犁,耕田速度提高一倍不说,还能深翻土地,能够有效的把泥土深处的肥料,给翻上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每次新的生产工具推广的时候,因为心里的保守思想在作怪,不愿意接受,所以,这次要积极动员老乡,争取全部使用双铧犁。
很多双铧犁,很多生产社的老乡,那就是两个字:懊悔。
哎,当初要是不买双铧犁就好了,花了钱,请回来一个大爷,放在那里供着也就算了,现在呢,是不是还要把大爷给请出来,否者,那就是保守派啊。
800多斤的铁圪塔,4个精壮劳力,辛辛苦苦把这个大爷给请出来,然后傻呆呆的看着这个双铧犁。
麻的,这个铁圪塔,真够坑的。
生铁铸造,结实的一塌糊涂,怎么砸,都砸不烂,砸不烂,你还得用,面对这个铁疙瘩,很多人欲哭无泪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