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五、广平郡王赵构(第 4/4 页)
“九大王可知,当初这书发行之后,有颇多儒师,或写信或上表,说是以此法印所谓自然丛书,乃是暴殄天物,当以此术印论语春秋等显学正道,方才相得益彰。当时周铨闻此,曾笑道孔圣著书之时尚未有纸,故此不敢以纸印之,请以竹简书论语春秋,方是显学正道。”
车舆之中,身为宣慰副使的给事中吴敏笑着说道,言语之中颇有亲近之意。
赵构坐正身,放下书徐徐说道:“周铨不甚喜儒家之说,他行的是管仲之道,故此不知,孔子述而不著,并未著书。”
他委婉地批评周铨读书不多,但又给周铨找了理由,吴敏心里更是一动。
这一路行来,他与赵构交往渐深,发觉这一位九大王虽是年幼,博闻好学聪慧强记,最难得的是,他言语中庸,颇有城府,简直不象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
赵佶几个儿子,太子迂正,嘉王聪惠轻佻,肃王沉稳多学,而这位九大王则是城府深厚。论起对各人的印象,吴敏不得不说,还是这位九大王看起来,颇有人主之相。
不过他没有细想,而是又谈起周铨:“臣与周制置打过两次交道,若别人说他看儒家书少,他不仅不怒,反而会喜。他说天下智者好儒术者多矣,好自然之学者不多,他宁为鸡首,成自然之学之集大成者,也不愿意跟在别人身后,抱残守缺拾人牙惠。”
赵构微微一笑,他听懂了吴敏的意思。
这是婉转地教他如何与周铨相处呢,毕竟吴敏在政争中虽然未执立场,但其与蔡京父子关系亲善,也算得上是东海商会的外围成员了。
他更希望大伙和气生财,而不是你争我夺。
但吴敏却不曾想过,赵构会不会听从他的劝告。
若是此行,只做到安抚周铨,那么对他赵构来说,能有什么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