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科举改革(求订阅,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 3/4 页)
“朝廷官位原本就有限,现在还要让给那些旁门之学,十年寒窗一朝尽废啊。”高宏图摇头叹息道。
“高阁老放心,安国公早有妥善安排。”陈新甲笑着说道。
“如何安排?”高宏图好奇的问道。
“化吏为官。”陈新甲吐出了四个字。
“化吏为官?”众人疑惑道。
“想必各位都知道,安国军中官员并未分为吏和官,只要有才干、有功劳,哪怕是一个最低级的官员也可以做到最高的官位,没有身份等级上的限制。安国公准备在朝廷也推行此法,打破吏和官的界限,可以自由升迁。那么这天下的读书人就不必非要考上举人和进士才能做官,完全可以从县乡做起,能力强的话同样可以做到国之宰辅。”
“这样的话,读书人中的秀才甚至童生等完全可以出来为国效力,从实践中一点点的积累施政经验,未来的成就未必就比那些进士们差了。”
陈新甲耐心解释道。
“即使化吏为官,天下官位毕竟有限,如何能安置数量庞大的读书人?”钱谦益依然不太满意。
“那就增加官位。”陈新甲明显准备充分,一点也没有被难住。
“增加官位?陈阁老说得轻巧,增加官位就会增加朝廷所付俸禄,非明智之举。”马士英还以为有什么好办法,出言反驳道。
“自古皇权不下乡,所以朝廷的官员确实不多,需要提供的俸禄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但是如果将官员配置到乡或者村呢?那样是不是就可以安置大量的官员。这样做虽然增加了朝廷的支出,但是却避免了地方豪强把持乡里、为非作歹,使得朝廷的政令可以直达百姓,而不用被地方豪强曲意执行。”
“多花的那点钱与朝廷政权稳固相比完全不值一提。而且有了数量更加庞大的官员,出现精英人才的概率也会大很多,那些数量庞大的读书人也有了一个养家糊口的机会。”
陈新甲说了这么多,内阁的诸位阁老终于有些动心了。
读书人看似风光,但那只是针对举人和进士而言的。不过举人和进士毕竟是少数,占据读书人绝大多数的是那些秀才和童生,甚至是连童生都不是的人。
这些底层的读书人如果家境不好,绝大多数都会失去继续进学的机会,甚至连谋生的手段都缺乏,成为一个百无一用的穷酸。
如果鲁若麟通过科举改革,让这些底层的读书人有了为朝廷做事的机会,必定会受到绝大部分读书人的拥护。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