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皈依之路(上)(第 3/4 页)
恩,如果有人刨根问底,就说林近溪走了,走的无影无踪。
置之不理,不是最省事。说完我对她察言观色。
不。看得出她对他难以割舍。
好吧。我懂。
谢谢!
我很好奇,为什么要嫁给一个不爱的人?我问了一个过界的问题,做任何事,对任何人我尽可能做到置身事外,这样可以保持客观。让我十分好奇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雪花是谁造的?为什么每一片都精雕细琢;另一件,就是徐大和林近溪扑朔迷离的关系走向,是什么让他们的关系超越时空、地点,都无法被割断。
爱的太深反而容易丧失理智,毫无判断力,拿捏不好分寸,扮演不好该扮演的角色。林近溪已经无力去爱了。
理智让人有安全感。我喃喃地总结了这句话的实质,仍然十分赞同。
情深所致不知所以。见了面我们不是破镜重圆就是再一次一见钟情。过于美好的东西不会长久,.......好不容易疗好的伤就让它留个印记,足已。
我体会不出情深几许才会走到如此田地,大约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形容的就是这种难分难舍却又随时可以放手的爱情。
新一期的杂志出刊了,我再一次阅读‘阿里——一场灵魂之旅’的版面,有一段她这样写道,
这是一片只生长着高寒牧草的荒凉之地,有着天地初开的模样。身处此地,吸收日月星辰的光辉与精华,你的灵渐渐复苏、舒展,他(她)在你的躯壳里一股股的涌动,慢慢触碰躯壳的边界,直到天地的精气彻底唤醒了灵,他(她)轻而易举的游出躯壳,抽离血肉之躯,悬浮在被我们称之为时间、空间、地点的三一律概念里和你面面相觑,他(她)看着你并不会像你看他(她)一样,有多么的好奇。他(她)想,有什么分别,无论男女老幼、善恶美丑,你只是他(她)暂时的宿主,他(她)也尝试过在你作孽的时候呐喊叫停,在你行善的时候击掌赞赏,可是你永远听不到或者感受不到他(她)的存在,于是他(她)早早懂了这个道理,止语静默,等待着会是哪一个你意识到他(她)的存在,记数着有多少个你感受到了他(她)的存在并达成灵肉合一,或者无法合一的时候,他(她)坦然的和你和解。
林近溪的这段描写很有意思,用拟人的笔法诠释了佛洛伊德本我、超我的概念。她笑言受灵的启发,我闻之一笑,但是重复阅读后,觉得不无道理。或许她真的如她所言感受到了潜藏在她身体深处的灵?
在冈仁波齐转山的第二天清晨,林近溪退了烧,不但没有倦容,而且精神格外抖擞,我反复用手背、额头确认了她的体温,很是诧异,
见了鬼了。
林近溪把实指比在嘴前,神神秘秘的说道,
嘘!我见了神。
谁?
我的灵魂。
在哪?
后半夜的时候。
后半夜我们都睡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