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星碎参上(中)(第 2/4 页)
飞高有什么好处呢?
虽然站得远看的高,不过星碎四百多米长的巨大体型,有个两千米高度,天气晴朗时就能在一百公里外目击。
飞高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核爆对战机的威胁。
核爆从内到外分为高能区(火球)、热辐射区、冲击波区,战机当然不可能停留在前两个区,在热辐射区稍微靠近一点,飞机都会融化,但按照作战指令,也跑不出冲击波区。
提高高度有一个好处,声音的传播速度会随高度增加而变慢,传导声音能量的粒子变少,当然也能削弱冲击波威力。
导弹距离目标三十公里,换一架飞机低头,之前负责引导的直接做滚筒机动后撤离。
二十公里,再换飞机。
十公里,索敌雷达在人工干预下正常启动,天上也只剩一架飞机对着星碎的侧上方飞,高度已经达到一万八千米。
最后留守的战机所处的位置,垂直点已经越过星碎,看不到它巨大的身躯,只能通过全景头盔,用卫星信号分辨星碎和导弹的相对位置。
这位驾驶员也是最后一道保险,如果导弹远离星碎时仍未爆炸,将由他按下开关。
也无需太害怕,虽然核弹的当量有点大,但足够高的高度,战机本身的超音速性能,综合安全度不会比早期投核弹的四台螺旋桨的轰炸机低。
不过这套操作最后白操心了。
全景头盔里,导弹和星碎还剩一公里时,白光占据了整个视野。
还好战术得当,飞行员此时是背对核爆点,还有机体和头盔保护,否则就看到这个闪光,以后就得从飞行员序列里退役。
按计划,看到闪光后不等视线恢复,按平时的操作习惯开加力,既发动机超载。
十几秒后被冲击波追上,震动感一般,设备……都行。
松了口气的飞行员,操作飞机左倾九十度,绕着火球飞行,这样的机动姿态,一会之后他已经能直接看到火球。
此时还在烧的是常规意义上的火球,伴有大量在热辐射区外围开始冷凝的水汽,并不伤眼。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