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藏在深入的答案(第 2/3 页)
到了杨振兴这里,他也是差不多的答案。
“国内海派菜系诞生时间很早,同样不被国内本土菜系接纳,而且直到近年来,才逐渐被一小部分人认可,但依然被排除在外。”
他说的这话倒是不假,国内的确对海派菜系看不上,或者说完全不屑一顾。
这不仅仅出现在一般厨师中间,全国烹饪协会乃至更高的部门,同样如此。
就拿去年15年来说,国内自11年中餐申遗首战折戟,重新整理了一部分‘代表作’,第二次冲击申遗。
其中入选的菜肴,可以说各大菜系都有名菜入选,却不见有海派菜或者是沪市菜的踪影。
在菜系划分中,不管是最早的四大菜系,还是后来的八大菜系,都没有把海派菜系算入其中,甚至连地方菜系都不是。
国内那些早已通过中西融合方式诞生的中式菜肴不被认可,依然被当作西餐,这让设计小组希望获得帮助的目的落空。
因为即使这些菜,在他们内行人眼里,知道已经属于中餐范畴。
但是其他老百姓不知道啊!
回头报道的时候,会引发社会舆论的不满和批评指责。
说他们国家队好好的中餐放着不用,非要用西餐去参加世界大赛。
这样的舆论压力,领导们谁也承受不起。
既然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杨振兴只能启动第二套方案,询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只能暂时放弃从原有中西融合的例子中,获得借鉴的目的。
如果完全按照中餐烹调,当作参赛作品,各位有没有好的点子,能让评委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斟酌了一下,李师傅建议道:“之前参加的两届大赛,我们在设计细节上,采用了许多传统文化要素。
这次我认为,我们在设计菜品时,也可以加入我们传统的中式窗棂、飞檐等元素,以突出中国烹饪的特色。”
其他人感觉这个点子不错,很像奥运会时,设计的场馆一样。
不光展现了现代建筑学的风采,也加入了许多中国元素,体现出中国传统之美。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