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交流设计思路(第 1/3 页)
葛师傅和曹师傅,一个是用中式面点技艺制作西式面点,一个是用西式面点技艺制作中式面点。
思路上可以说基本把所有可能性全部包含起来。
但是叶师傅不愧是新生代的面点大师,他另辟蹊径,给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两位前辈的路线。
“我的想法跟两位师傅不同。”
最后,年龄最小的叶师傅,开始讲起自己的思路。
“中式面点和西式面点,在制作工艺以及工序上完全不同,虽然有很多理论上的相通之处,但根本上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设想,是否可以在一道面点或是甜点中,把两个不同制法做出的成品,合二为一,或是几种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款新的作品。”
杨振兴只是脑子里想了想,就发现了这个思路有意思的地方。
他十分感兴趣的追问道:“叶师傅能具体讲一讲吗?你现在有没有比较成熟的设计?”
叶师傅自无不可,他点点头,打开自己的笔记本,讲解道:“相比于我们中式面点,中式甜点同样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常见的有黑芝麻糊等糊类、莲子糖水等药材类,还有双皮奶、姜撞奶等牛奶类,再就是从商代时期就延续下来的吃冰习惯。”
在场的几个人都是烹饪大师,对于这些历史,自然再清楚不过。
现在外面各种冰糕、冰淇淋、汽水等等,几乎所有人都把这些东西认为是西方发明的。
实际则不然。
根据《诗经》记载, 商代时期, 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将隆冬季节的冰块,通过冰窖储存,以供夏季使用。
到了周代,还专门设置了专管取水取冰的官员, 称为‘凌人’。
唐代开始, 市集上已经有了专门做冰买卖的商人,晚唐时期, 为了招揽客人, 商人们开始往冰里加糖,这是世界最早出现的甜品。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商业化最繁盛的时期, 冷食种类迎来大发展。
出现了如‘砂糖冰雪冷元子’、‘雪泡梅花酒’、‘冰酪’等甜品。
诗人杨万里还专门写了首描述冰酪的诗。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