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同化作用 【求订阅】(第 3/4 页)
这是件好事情,说明sar是可以合成,或者说是可以量产的;
推测条件如下:
1、需要sar本物质作用同化药引;
2、需要外接能量催化,目前可知电流是一个诱因;
疑点如下:
1、被同化材料的稳定性存疑,是否是可逆的,未知;
2、被同化材料的性能和sar相比,如何,未知。】
接下来的时间,高昂就以上问题,和千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实验。
三天时间,他们基本上解决了以上的所有问题,也成功量产了1000g新型石墨:nsg。
制作过程很简单,把sar本质和石墨放到电弧箱内,通上220v日常电压。
保持电压恒定,电流稳定,10小时之后,这些石墨就变成了nsg。
由于是在220v电压下制成,nsg在无人机电池内部还会保持稳定状态,并不会对其他石墨造成同化。
也不能说不能造成同化,应该说是同化效果不会那么明显。
举个例子,金属a是100°温度,在50°的环境里传热给导热性较差的金属b。
金属b的温度肯定是介于50和100°之间。
再用金属b,在温度20°的环境下,传热给导热性低于金属b的金属c。
金属c的温度应该是介于20-50°之间。
同理,在无人机电池的电压上限下,哪怕有部分石墨,还是会被同化,基本上不会对锂电池的稳定性造成破坏,这样也就解决了再次爆炸的隐患。
同样的,由于nsg的性能远高于石墨,同时又远低于sar,所以他们新制成的锂电池性能,也发生了退化:
续航只能提升102%和123%之间,爆发力只能提升113%和131%之间,性能足足降低了三分之二还多……
“这就是正版和盗版的区别啊。”
对于这样的结果,高昂他们也只能接受。
其实想想已经很不错了,仅仅改变了负极材料,就能把电池性能提高一倍。
如果把正极材料也换了,把反应物再换了?
那电池性能岂不是呈几何数增长,能提高十倍左右的性能了?
……
他们这边在紧急推动nsg同化的时候,远在京都的京华大学某实验室内,也在进行着讨论会议。
“小徐啊,你们带回来的那些组织,我们分析过了,和你上次带来的那根毛发相比,差得太多。”
林老还是抱着那个大水杯,失望的语气溢于言表。
差得太多,已经是他尽可能委婉的说法了。
事实是,天壤之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