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千山万山如火发(第 1/4 页)
第1354章 千山万山如火发
下朝后,章惇策马自枢密院返回府邸,紫袍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适才在都堂上,他与司马光又是不欢而散。
面对司马光的迂腐固执,章惇恨不得当场拿一把刀出来,将司马光脑袋劈成两半来看看,里面到底是不是花岗石所铸的。
显而易见的事情,与他说了八百遍,但司马光就是固执的不肯有丝毫动摇。
当年王荆公推行变法时,都没有司马光这般。而司马光之固执,竟更甚于昔日的王安石。
现在禁军的恩赏发不下去,三辅军中东西二辅军因蔡确被贬,人心惶惶。
这势必会导致军心动摇。
他已收到数封东西二辅军将领的投书了,这些人都是投笔从戎的太学生,本怀着一腔报国热血,誓要在黄河之滨与南下的辽骑决一死战。
岂料司马光竟主张对契丹党项媾和,提高岁币,也要废除新法,同时还要裁撤三辅军,扣发禁军恩赏。
一名将领甚至以血书谏言,宁可率全指挥将士战死在北伐阵中,也不愿朝廷让他们就此解甲归田。
每思及此,章惇便觉五内俱焚。
“叫我如何向这些将领交代?如何对得起先帝的知遇之恩?“章惇紧握缰绳的手青筋暴起。
想到这里,章惇更气章越。
他记得三辅军的建议章楶向他提出的,他当然知道其实是出自章越的主意。不过章惇觉得章越此议不错,当时大宋攻取凉州后,本有席卷党项,直取兴庆府之势。
但辽国介入阻扰,要大宋退出所侵党项之地。韩忠彦奉命出使辽国,结果与辽主对骂,当场撕破脸了。
朝廷才建立三辅军,从西军,禁军,天下各路中选拔精锐组建这六万兵马,一百二十个指挥。每指挥设一太学生作为虞侯,此策原本堪称妙着。
建军数年,三辅军恩赏与禁军差不多,但操练高出数截,全凭下面官兵一腔报国之志。
数年打造出来的精兵,司马光说裁了就要裁了。
结果章越一动不动,躲在定力寺中不出,大有袖手旁观,隔岸观火之打算。
汴京的街巷笼罩在冬日的肃杀之中。
章惇一袭紫袍策马而行正思忖间,猛见前方街口忽然黑压压地堵满了人。
章惇急勒马缰,左右亲随急报:“是三衙禁军拦路讨赏!”
话音未落,前方已传来阵阵喧哗。
“天子登基半年了,恩赏冬衣未下!”
“请枢相给我们做主!”
声音此起彼伏,带着压抑已久的愤懑。身为堂堂枢密使,章惇出行虽有羽骑护卫,但架不住禁军人多。
左右亲随神色紧张,纷纷对章惇道:“枢相,咱们绕道回府吧!”
章惇冷冷扫了一眼后方,知道左右劝自己绕道。
章惇斥道:“这时候还绕什么道!”
“王荆公在时,何曾退吗?”
左右闻言不敢言语,当年王安石裁撤禁军时,也是这样一群禁军拦住了王安石车驾想要武力威胁,结果王安石下了车驾直接走入禁军中。
禁军最后一哄而散。
要变法岂有不流血的,当年都是新党官员,如这般冲锋在前。
章惇毫不畏惧,催马直入禁军阵中。他看得清楚,这些禁军没有兵刃,此刻兵备库如今高太后让亲信控制着,禁军没有兵械如何造反。所以那些方才还气势汹汹的军士,见紫袍玉带的枢相威仪凛然,竟不由自主地让出一条通路。
就在众人都摄于章惇的气势时,忽一支弩箭从暗中射来,正中章惇的肩膀。
“噗“的一声,章惇应声落马,鲜血瞬间浸透了紫色官袍。
那些讨赏的禁军见状,个个目瞪口呆,现场一片死寂。
……
就在汴京城郊的一处暗屋内。
十余名将领围坐其中,烛火早已熄灭,谁也看不到谁的脸,黑暗中只能听见彼此沉重的呼吸声。。
“章枢相既不答允咱们兵谏的主张,此事只得咱们自己来了。”一个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没有章枢相出头,我等谁来主张。我们拿什么名目起事?”另一人低声质疑。
“我们忠君社本是蔡相当初设立,一心一意报答君恩,眼下蔡相虽不在了,但社中兄弟仍在,有什么事当然是大家一起主张。当初入社时,我等都说过什么,别忘了。”
“北辅军已经回话,不会和咱们一起走的。至于禁军之中虽对司马光不满,现在虽是按兵不动,但朝廷若肯答允封赏,他们必然不会站在我们一边。”
“难道真要同室操戈?与三衙禁军兵刃相见?”
“诸位可想好了吗?”
反对之声响起。
“咱们不必真刀真枪,约束着弟兄们,只要咱们打出旗号,让太皇太后还政陛下。我们就是清君侧,何罪之有?”
“不错,这天下是姓赵的,不是姓高的。”
“太皇太后要废弃先帝的心血,以母改子,我们忠君社第一个不答允。”
“那还等什么!”
……
刘昌祚直奔章惇府上,他虽统领三衙禁军,但三辅军的调动统帅之权,却在枢密院的。
若要平定叛乱,肯定要章惇这个枢密使说话。
可是刘昌祚在章惇府上等了片刻也不见章惇回府,迅即他看到数名章惇亲随疾奔回府,他一问方知堂堂枢密使章惇居然被当街刺杀,现在生死难料。
而且刺杀之人,还是自己麾下的三衙禁军。
刘昌祚目瞪口呆,枢密使被禁军当街刺杀,自己难辞其咎啊!
刘昌祚定了定神,目视左右。
刘昌祚回头道:“眼下当拦住三辅军入城,一旦惊动了太皇太后与陛下圣驾,我等都是死罪。”
数名跟随而来的禁军将领出现了犹豫。
“为何不说话?”刘昌祚质问道。
一名将领道:“各班直的弟兄们都有怨言,不如让军巡院阻拦好了。”
刘昌祚怒道:“军巡院顶得何用?”
“说来蹊跷,这次两辅军起事,皇城司为何一点消息也没有?”
将领道:“之前皇城司是由石得一,宋用臣统领,但这二人都被贬出了京。太皇太后也不喜皇城司,司马光说这些人专司刺探消息,钳制言论。”
“皇城司早形同虚设了。”
刘昌祚重重跺足道:“事到如此,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只能我们自己出力了。”
一人道:“好教殿帅晓得,让弟兄们拦截可以,但没有恩赏冬衣下来,怕是三衙的弟兄们不会放一箭!”
刘昌祚骂道:“你们这是作什么?没有恩赏就不出力吗?”
“难道不知叛乱是死罪吗?尔等这般与从犯无异。”
刘昌祚骂了几句,这些将领方不情愿地答允了。
……
都亭驿内,烛影摇红。
蔡京斜倚在软榻上,目光落在堂下翩翩起舞的胡姬身上。但见胡姬腰肢如柳,金铃随着舞步叮当作响,引得辽国使团众人目不转睛。
“贵使,这酒可还合口味?“蔡京举盏向主座的萧禧示意,眼角余光却瞥见驿丞匆匆入内,将一张字条塞进随从手中。
萧禧正搂着怀中的汴京名妓调笑。
萧禧看了蔡京一眼,他喝了好几角酒,但心底清醒着。他知道比起庙堂上当年运筹帷幄的章越,眼前这个谈笑风生的文官同样可怕。
萧禧闻言大笑道:“蔡府尹这般盛情,本使再挑剔也说不出半个不字!这些女妓,多谢了蔡府尹。”
换了其他官员肯定抨击蔡京如此作为,但蔡京如何人,岂会计较这些。
蔡京笑道:“这些胡姬都是西域而来,在咱们汴京王公贵戚也是等闲见不到,贵使喜欢让她们多陪几日便是。”
萧禧哈哈大笑道:“以往汉人的使节都没你这般会弄事,平日大宴小宴菜还算丰盛,但就是不见一个女子。”
蔡京笑道:“贵使忘了,咱们‘宴’字如何写啊?”
萧禧一愣然后大笑,举盏一饮而尽旋即道,“比起你们那些虚伪的相公们,我看蔡府尹才是真豪杰!”
“你蔡府尹以后若出使幽州,本使必盛情款待,奉若上宾。”
堂下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辽国副使等人已经喝得满面通红,正抓着歌姬的手要她喂酒。几个辽国随从更是东倒西歪,早就忘了此行是来索要岁币的。
驿丞见状,又凑近几分低声道:“府尹,急报“
蔡京漫不经心地摆摆手,接过字条扫了一眼,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蔡府尹不知何事?“萧禧看似不经意地眯起醉眼,这边手指仍在名妓腰间游走。
他命人给萧禧斟过酒道:“朝廷新到的龙团胜雪。听说辽主最爱此茶,下官特意备了十斤”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