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熊家婆【下】(第 3/3 页)
可我并不觉得孤单,远离喧闹,相反使我获得一份不可多得的宁静。刘阿姨日复一日的故事为我插上想象的翅膀,让我可以在思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外人看来我理应是孤独寂寞的,其实我比其他孩子更快乐。因为他们的快乐只是游戏时短暂的快乐,而我的快乐可以享用一生。
刘阿姨的故事里我最喜欢美猴王斩妖除魔的故事。很可惜当时没看过86版《西游记》,我脑海中的美猴王并不是六老师的形象,也还没看过鸟山明的《龙珠》,所以我脑海中的美猴王完全是刘阿姨的描述加上我的想象构思而成。我心目中的美猴王,那是一只穿金丝铠甲的小猴子,脚踩像棉花糖一样软软的筋斗云,手拿比太阳光还耀眼的金箍棒,本领高强,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所有妖魔鬼怪都敌他不过。由于原版美猴王齐天大圣姓孙,依晴早早认了版权,所以我脑海中的美猴王,我给他起名,周小圣。
我有一种天赋,可以把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虚化进自己脑中的剧场里,从而创造新的剧本。今天上演的是‘大破盘丝洞’,依晴就是那痴傻的和尚,现在被那些妖怪缠住了,周小圣的任务就是勇斗妖魔,救出‘和尚’。
周小圣一个跟斗跃进妖堆里,金箍棒挥舞得像直升机螺旋桨,妖怪落欢而逃,远远地喊,等着,我们还会回来的,遂消失天际。然而剧情太短,为强行加戏,妖怪们千里送人头,又回来了。周小圣开始寡不敌众,落了下风。就在妖怪们以为得逞,周小圣像星矢那样突然爆发小宇宙,一个冲击波,妖怪们通通化成虚幻的背景。
我脑中上演小剧场时,脸上不自觉地露出喜悦的神态。一旁的幼儿园老师看着发呆傻笑的我,摇了摇头,估计此刻她心里正在叹息,没救了!这孩子没救了!
我很喜欢和刘阿姨分享我脑中的奇思妙想。刘阿姨总是认真聆听我不成章节的故事,最后微笑着拍拍我的小脑袋夸奖说:“幺娃以后定是个故事大王。”
下午回到院门口,我迫不及待跳下自行车就往院里跑,边跑嘴里还边喊:“刘姨,刘姨,我今天又有新故事喽!”
可是院里并没有传来往常一样的回应。
此时,才从大人们口中得知,刘阿姨家中午就搬走了,连一句告别都没有。望着搬空的两间屋子,后赶上来的依晴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起来。我也想哭,鼻尖酸涩却没有泪水,只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却像被活活剜掉一块。我干爸孙叔叔把哭得虚脱的依晴背回屋里,老妈这才过来拉我。她紧紧攥着我的手,像是要通过掌心传我力量。我仰头问:“老妈,刘阿姨什么时候回来?”
老妈蹲下身,在我额头轻轻吻了一下说:“小傻瓜。”
老妈并没有告诉我那些大道理,只是沉默地把我搂进怀里,轻轻拍着我后背。
很多年后,我在书里读过一句话,相聚是短暂的,离别才是常态。或许正是我们人生第一次经历,所以才会刻骨铭心的疼。
四个大人觉得没必要让陌生人再搬进院里来,就把中院两间也租下来,改成了两家人的厨房和餐厅,顺便堆放些杂物。
没过几天刘阿姨家原先的屋子就被塞得满满当当,为庆祝搬家,两家人又摆了一桌。面对满桌子丰盛的菜肴,我始终盯着碗里的白米饭心事重重,偷瞄了一眼依晴,她和我一样无心动箸,只是她的视线一直停留在那盘煎得金黄的荷包蛋上面。
后来大人们始终没再提起刘阿姨一家搬去何处,我们也没有问。一来是怕问不出答案,二来倘若知道刘阿姨住址,我们到底要不要去探望。不去,是无情;去了,当真又能找回昔日的情意。所以干脆不问,错过就错过了,留下曾经的美好用来怀缅,时光继续,彼此朝着各自的方向奋力前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