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夜间炒面(第 2/4 页)
至于炒面炸酱面是极少见的,太吃油,一斤油五六十文,得卖多少碗面才赚的回本,不划算。
大周朝北方多种植小麦,像青山村等偏远地方还在用人力或者畜力推动石臼碾面粉,北方却已经用上了水车,故而北方的面粉价格要比南方低廉许多。
梁十七揉着面想,马上就到秋季,不如让阿爹也做个水车出来卖,稻谷脱粒的脚踩桶,还有风扇车......
她爷爷是农科院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农作器具也很了解,梁十七大致知道构造,但要她详细画出来可能还有点难度。
算了,等有空时再说吧。
梁十七将揉好面团放在一旁醒着,提起菜篮,转身去院子后头的田地里摘了些小白菜,新鲜的小白菜比巴掌还小,染上夜间的雾珠水灵灵的,她用井水冲掉根部的泥土,用剪子剪干净,择出鲜嫩的芯子,一连洗了三遍。
古代没有农药,就怕有虫子。
洗好后,她回到厨房将其放置一边,小白菜个头小无需再切。
取出碗里的豆干,四片堆码整齐,右手持刀左手虚扶着,就见她手臂上下抖动,菜刀笃笃笃从右到左过去,砧板上便多了一堆薄厚均匀的豆干片儿。
豆干不能切太薄,炒的时候容易碎,也不能切太厚,显得笨重影响面条的装盘和口感,最好的厚度是炒熟后用筷子夹起,豆干能像面条一样自然弯曲且不会断,和炒面一同塞进嘴里咀嚼的时候不会黏糊,也不会太硬。
当然,这跟豆干本身的好坏也有关系。
东街斜对口阿婆卖的豆干就比北街中年妇女卖的豆干实在,后者卖的豆干软趴趴的,还有一股水泡发过头的馊味。
切好豆干,她又剔除掉猪肉中油膘过多的肥肉和猪皮,肉丝不能只取瘦肉,太干,连点薄皮是最好的。
面不到时候,还得再醒一会儿,梁十七便取了晒干的紫菜扯成丝,煮汤。
临安沿海,紫菜海带这些玩意儿特别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有晒,因为这些东西自带盐分,有些穷苦的人家吃不起盐,就拿这些泡汤,可以防止缺盐的病症。
她刚煮好紫菜汤,吴俊远便打了帘子进来,两眼冒光,盯着锅里的汤咽口水:“弟妹啊,这能喝不?我实在饿得不行。”
弟妹?
梁十七眼底浮起一抹诧异,转瞬即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