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4章:媒体敏感度(第 4/4 页)

    不过这几天的媒体风向不对,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劝诫年轻导演注意选材的文章。

    作为影视产业毫无疑问的创作中枢,优秀的青年导演很容易成为行业内追逐的对象。

    在当前影视行业所面临的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环境下,这个职业的真实情况也许比大众想象地更残酷也更平凡,当然,也更美好。

    以孟轻舟的媒体敏感性,觉得这是在针对自己,因为宁昊还在凑备《疯狂的赛车》,没有新片上映;

    而近几年称得上出众的青年导演,虽说不是舍我其谁,但想必他应该排在前列。

    不过这么蚊子腿般的力度,不像是几家影视公司的风格,杨远恒也没查到什么特别的信息。

    金淑丽也只是让孟轻舟低调些,千万别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直到京华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还就是以国产科幻为引子,这才引起了万重山的重视。

    科幻片一直都是国产电影中的短板类型。

    在电视剧方面,科幻剧的数量更是屈指可数。多数还是儿童类型的软科幻。

    即使拥有优质的ip,但如何找到合适的编剧又是一大难题。

    中国的编剧行业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重文轻理,同时具备丰厚的科学知识和编剧才能的人少之甚少。

    如果寄希望于科幻作家自己当编剧,又存在“隔行”问题,整个的培养过程也较为漫长。

    “科幻感”的视觉呈现同样是中国科幻片发展的一大屏障。

    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电视摄像技术,在后期的特效制作方面我国确实有进步,但和欧美电影的后期制作水平相比仍旧有很大的差距。没有了视觉奇观,科幻片就是失去了最大的一个亮点。

    另一方面,就是众口难调,缺乏将概念具象化的统一标准。在科幻片中你需要那些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东西设计出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画出一个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就能完事的。

    它必须要符合电影的世界观,符合“幻”,也必须符合科学。

    科幻是经历了科学、科技、工业的大发展以后,对科学和科技的一种反思的结果,是一个成熟的科技社会的成人童话。

    所以每一个科幻片的最终落脚点都是在人文上。就像童话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一样,欧美的科幻片也大都是在描绘对科技和战争的反思,科技对于人性的影响等,都是在借着科幻的“壳”来反思现实中的社会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温香艳玉 白色口哨 偷香 入迷 偏执狂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撒娇 刺青 最后一只瓢虫 丞相不敢当 娇瘾 俗人回档 夜行歌 不循(重生) 重生香江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