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05章:辩论(第 1/3 页)

    孟轻舟向来反感那些说什么中国文化不符合科幻主题的人。

    “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和谐”等核心元素与“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等常见的科幻母题之间难以找到匹配点。”

    你这个结论是怎么的出来的?这句莫名其妙的话里至少有两点谬论;

    首先“中庸和谐”是官方主流意识,但民间对于“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并不排斥,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英雄情结”与西方各个时代观众是一样的。

    中国不缺英雄情节。

    其次,“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不是科幻母题。哪怕是美国科幻片,也绝不是只有“超级英雄”和“拯救世界”的主题,甚至不是主要类别。能说出这种话的,可以断定完全不是一个科幻片爱好者。

    孟轻舟和祖风、潘安智讨论了半天,还是决定他自己写一篇随笔形式的文章,发在博客上,算是一个回应。

    中国科幻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那些握有大量资源,但却陷入东西方刻板印象、和时代意识脱钩、还欠缺科学素养与开放性思维的电影从业者。

    对于追求极致创意的科幻片,当技术细节到位的时候,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就出现了。

    除了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歌剧,其实好莱坞绝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是有原著的。

    就以好莱坞特效大片的开端之一侏罗纪公园为例,电影很棒,是好莱坞打破文化隔阂席卷全球的代表作品之一,但是它是迈克尔·克莱顿的代表作品,他除了侏罗纪公园以外,其它作品也几乎都被改编为电影。

    但是在中国,有一部小说比他更早的在文字里复活恐龙大家知道吗?

    《丢了鼻子以后》!

    这本书有一个章节就是从琥珀恐龙蛋里孵化恐龙的故事。当然,如果你说蛇颈龙不是恐龙也没问题。

    不过如果你说琥珀恐龙蛋孵不出来就是抬杠了,到底只是小说而已,毕竟6500万年前的dna一样早就废了。

    这本书是79年的,当年国内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幻小说,相应的也要不少科幻电影。

    这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小说影响力稍小,需要电影帮忙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电影也需要小说提供足够优秀的原著。

    具体到科幻片来说,从导演到演员,从投资人到管理者,几乎都是一群没有经过科幻文学甚至是科幻片熏陶的人操控,

    那么他们在拍科幻片的时候,只能按照他们所熟悉的青春片,动作片,喜剧片等等现有的类型片来做。

    因此电影的故事内核和呈现方式上依旧是老一套而已。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温香艳玉 白色口哨 偷香 入迷 偏执狂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丞相不敢当 娇瘾 最后一只瓢虫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不循(重生) 夜行歌 刺青 撒娇 痛仰 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