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第 3/4 页)
作为李恢的大本营的牂柯郡,诸葛亮直接将马忠给扔了过去,至于李恢则是让他去处理最容易的益州郡,因为那个时候高定的麾下,已经将雍闿给斩了,那就是让李恢去白捡一样功劳,咱也不知道诸葛亮到底是为啥就这么待见李恢。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诸葛亮亲自去啃最困难的高定了,然后突破重重堡垒,将高定斩杀。
而攻打牂柯郡的马忠也是没有辜负诸葛亮的信任,直接攻破了牂柯郡,至于那个叫做朱褒的家伙是不是死了,并没有记载,不过之后他也没有再出现过。
但是李恢呢,去攻打一个已经打完了的益州郡,然后非要去招惹南中的孟获,直接被南中蛮人给打了回去,将人都丢在了姥姥家了。
秋,遂平四郡。改益州为建宁,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治味县。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以吕凯为太守。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牂柯太守。
不过最后诸葛亮还是没有怪罪他,非但如此,还手把手的教李恢如何做人,直接将李恢改为建宁太守,还给这个长败将军封赏了一个安汉将军之职,并且直接将他的驻扎地点更改了一番,从牂牁郡平夷县变成了味县。
而且还 害怕这个家伙连建宁都处理不了,干脆分建宁、越巂置云南郡,将吕凯掉了过去,同时又分建宁、牂柯置兴古郡。以马忠为太守。
等于是李恢当着庲降都督,领着建宁郡守的好处,但是活儿都给了吕凯和马忠两个人。
在这里,作者实在是忍不住想要再问一句了,作者查遍了所有的史书,也没有发现李恢和诸葛亮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啊,更没有发现李恢和刘玄德以及刘公嗣两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李恢咋就这么招诸葛亮待见?
不过作者倒是查到了些许的野史,野史非常的好玩儿,这一章主要说的就是南中之事和南中的人,所以也就顺嘴和你们说一说了。
李恢的本事在说降马超的事情上的确是做的很不错,《三国志》里面,陈寿对他的评价也算是非常的好了。
不过总体来说,李恢是一个非常善于投机的人,他进入仕途就不是因为自己的本事,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姑父,爨习。
李恢的姑父爨习只是建宁郡建伶县的县令,后来还因为违法乱纪被太守董和给拿下来了,换句话说,其实李恢想要回到建宁郡,说白了就是因为他也是建宁郡之人,另外,李恢所在的家族应该也是建宁郡,或者说益州郡的大家族了。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以夷多刚很,不宾大姓富豪,乃劝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奕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这两句话说的是蜀汉后期鼎鼎大名的无当飞军的出现,其中南中劲卒青羌之家万户入蜀中,抽调其中精壮成为了后来的无当飞军。
但是因为南中蛮人之中阶级化非常的眼中,所以只能让原本就是他们的豪强加入,这些好强也有很多熟悉的姓氏。
焦、雍、娄、爨、孟、量、毛、李。
这几个姓氏之中,能够找得出来的非别是被越嶲夷王高定元所杀的越嶲郡将军焦璜所代表的焦家!
雍闿所代表的雍家,李恢的姑父爨习所代表的爨家,至于孟家和孟获有没有关系,暂时还不敢确定,剩下的几个诸如娄家和毛家并没有史书记载的人物,但是李家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就是李恢了。
李恢弟弟的儿子李球,之后担任蜀汉羽林右部督。曹魏进攻蜀汉时,随卫将军诸葛瞻战死于绵竹,所以说李恢应该就是益州郡李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了。
另外再说李恢的儿子李遗,史书记载对于他只是继承了李恢汉兴亭侯的爵位,但是李遗的儿子李逷却是晋朝益州郡太守,与梁水郡太守董慬、建宁爨量一起反抗李雄,保住东晋宁州一方领土。
可以说最后李恢一家又再次回到了益州郡这块地方。
李遗的生平少有史书文字记载,但常在民间传说中出现,而且还是出现在他媳妇的民间传记之中,也是够丢人的。
在澄江的民间,流传着李遗由诸葛亮做媒迎娶了关银屏,关兴之妹、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说。诸葛亮南征时,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立下汗马功劳。
后夫妇二人定居俞元,教化一方,备受当地百姓爱戴。死后与关银屏合葬于今云南澄江县旧城东山金莲山坡上的关三小姐墓,每年还有人烧纸,插香,表示永远的怀念。
关于这件事情的真伪作者不想多做评论,不过看看李遗他爹李恢当初干的那点破事儿,作者也是不相信李遗是一个会打仗的家伙。
不过关三小姐在云南的坟墓....这个似乎是真的,因为云南真的有关三小姐的坟墓,再加上关羽死去之后,关家成为了替罪羔羊,但是关家最后非但没有在蜀汉覆灭,甚至还活的不错,说明关家选择找到了新的靠山。
关家的关索这个玩意是真的没有查到任何靠谱的传记和记载的,不过关银屏也就是关三小姐确实是真的有这个人,没有这个人孙权也不至于拿人家做文章。
能够让关家拜托当初的危机并且好好活下来的情况中,似乎也只有这么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让关银屏和某个世家联姻。
若是关银屏最后选择的真的是益州郡的李家,那么对于李恢的这个身份还真就要好生探讨一番了。
如果将李恢变成一个益州郡的世家嫡系,咱们再次看一看他的种种行为,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李恢,表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说明他的家族是在俞元县,而不是益州郡的治所滇池县,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关三小姐的民间传说之中的一件事找到了根源。
民间传说李遗与关索、关银屏被命为先锋,他们从建宁出发一直打到盘江之西,并且攻下了俞元!
这是攻下了俞元么?这特娘的叫做带着老婆和小舅子回家乡!后面关三小姐夫妻隐居在了俞元,那也就说的过去了。
李恢最初出仕益州郡为督邮。李恢的姑父爨习是益州郡建伶县的县令,有违反法令的行为,李恢也受牵连而被免官。
这两件事看似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理解方法,李恢之所以能够不被举荐为孝廉就能够在建宁郡任职,那就是因为李恢所在的李家和他姑父爨习所在的爨家有着联姻关系,姑父直接帮助了李恢。
而爨习到底是犯了什么事情,这并没有说,但是因为牵连到了自己的侄子李恢,作者大概就能够猜出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爨习一定不仅仅帮助了李恢这么一个人。
爨习应该是在益州郡之中打死的安插自己的亲信和家人,李恢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也正是这种不靠谱的行为,才惹怒了向来都是刚正不阿的董和,不单单将爨习给拿下来了,包括李恢这群受了他恩惠的人,也都被董和给一把撸下来了。
后来应该是爨习所代表的爨家和李恢所代表的李家一同和董和博弈或者说是商讨,董和考虑到爨习是当地的豪强大姓,于是没有答应免去李恢等人的官职。
建安十八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
董和,唐唐益州郡的太守,一个人将益州郡诸多南中蛮人和世家豪族给压制的服服帖帖的家伙,真的会注意到李恢这么一个并没有记载有什么功绩的督邮?
督邮是什么官职?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说白了就是市里面的宣传部。
每一个郡并不只是一个督邮,若是李恢的能力真的十分出众的话,那么最起码应该记录一二才是,最最起码的,他应该是记上这么一句话也是可以的,李恢宣扬礼法得力,如何如何,这也是史书的正常记载,可是都没有。
另外,董和是将李恢推荐到了州府去任职,这个看上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董和是忘记自己是什么人了么,董和在刘璋麾下难不成还是一个受待见的么?
当初他从成都离开,不就是因为他将成都里面的达官显贵都得罪了一个干净,最后被人家联手请走的么,这个时候,董和在弄回去一个举荐之人过去,他是真的不担心李恢被成都的那群人给吃干抹净么?
所以这也就能够搭上后面的故事了,李恢知道自己若是去了成都,那么他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所以他在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这一段故事再次说明了几件事情,李恢还是哪个李恢,在赴任的路上就找到了自己的下家,也就是正在攻打刘璋的刘备。
李恢不单单自己去了刘备的麾下,告诉刘玄德自己要投奔他,甚至还直接打出来了益州郡的旗号,竟然直接说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
他这么说只有两个可能,第一他想要从益州郡使者这个身份上借势,也就是说他想要告诉刘玄德他不是代表着一个人,他还代表着一个在他背后的郡县。
第二个就是,他都投降了,干脆一点,将益州太守董和也拉下马得了!
如果说是第一件事,那就说明李恢的心思很重,他喜欢功绩和权利,这一点还算是男人的通病了。
可如果是第二件事,那就说明他这个人的品格有问题,他这是完全不经过董和的同意,就要将他拽下来,丝毫不管这件事如果让益州郡的人和成都的刘璋听到了会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
再说刘玄德是否看出来了,刘玄德对这个从益州郡而来,将自己堵在了棉竹的李恢直接没有任何的官职和安排的安排!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