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刘复下山之南中乱(第 2/4 页)
所以这是一个几乎没有太多风险的买卖,唯一的风险就是每一次开战都会有不少的死伤,这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在攻打城池的时候,不会被汉军杀死了,那么这一场造反他们也就安稳了。
而这一次的造反头子,毫无疑问,那就是那位越嶲夷人之王高定了,当然在夷人那里,他也叫作高定元,只不过因为他喜欢汉人的地方和文化之后发现,再汉人眼中三个字的名字是贱民,这才将名字改成了高定。
(关于南中的记载,正本三国志基本上就是草草了账,要么多扯淡有多么扯淡,所以只能找地方志或者其他辅助方面的史书了,不过幸运的一件事情是,虽然《三国志》里面对南中没有记载,但是《华阳国志》这本同样是权威的史书之中,却是对南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之前说的南中的来历以及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的来历,不过那都是很早的故事了,只能说从汉武帝时期,大汉一共也才四百年的时间罢了。
南中一代一共出现了最早的夜郎国,南夷数反,昭帝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等二十四县民反,昭帝始元四年的姑缯复反,成帝时的夜郎余孽和南中夷人合力谋反,平帝末时候的公孙述时,据郡不服。
安帝永初中,汉中、阴平、广汉羌反,元初四年,益州、永昌、越巂诸夷封离等反,灵帝熹平中,蛮夷复反,这次甚至都出现了大汉打不赢这群南中的蛮子和夷人了,最后好不容易打赢了,结果没两年又反了,顺带一体,这次就是雍闿所在的雍家闹出来的。
这次战乱之后,就一直安稳到了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刘玄德直接踏入了成都,占领益州之后了。
不得不说刘玄德就是会用人,他知道南中的事情很麻烦,所以和之后弃张飞而用魏延的时候一样,他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身边的老臣,而是直接动用了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将邓方。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补蓉。轻财果毅,夷汉敬其威信。方亡,先主问代于治中从事建宁李恢,对曰:“西零之役,赵充国有言:‘莫若老臣。’”先主遂用恢为都督,治平夷县。
邓方算是没有辜负刘玄德的新人,但是刘玄德选定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确实真的欺骗了刘玄德的信任,甚至可以说他就算不是导致南中最后出现这场暴乱的罪魁祸首也差不了太多。
倒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李恢的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完全都不用多说的事情,但是李恢的决策方面却是有问题的。
邓方当初不得不说是饱经战乱的主儿,其他的先不说,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深入腹地,李恢就不敢像他一样去施为,要知道南中最乱的四个郡县可就是牂柯,越巂、朱提、益州四郡了。
其中牂柯,越巂分列左右,朱提在前,益州在后形成了南中前四郡,也成功的将南中蛮人和益州的汉人分割开的。
其中这四个郡县之中都是十分的危险的,相比较而说,朱提郡因为太过于靠近益州本土,所以说是最安全的,而益州郡的雍闿家族那是从西汉时期就存在反派种子,真要是论脑后有反骨,哪个能够和雍家相比,雍闿的老祖宗雍齿那都是名列史书的叛徒了。
而在刘玄德进入益州之后,南中四郡里面越巂高定率领的越巂夷人以及牂柯朱褒在两旁,益州的雍闿也是虎视眈眈,而这么个情况之下,邓方这个庲降都督二话不说,就将自己的驻扎地放在了朱提郡和益州郡的交界支出,死死的卡住了他们三个。
邓方就是靠着这种勇气之中带着些许的莽撞扛到了最后的,他将自己放在了三个随时都可能造反的大人物中间,用自己的胆略和姓名将他们看住了,让他们就算是想要动,也不敢联合。
也正是因为这个样子,在刘玄德出征汉中的时候,只有一个高定出面儿了一趟,剩下的两个人动都不敢动一下,说白了就是等到他们找到合适的机会了之后,汉中第一场都打完了。
所以最后到邓方去世,整个南中只有一次高定外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将整个南中都弄的一团糟的。
南中之乱真的就像史书说的那么简单么,因为雍闿知道了刘玄德已经去世的消息,然后杀了正昂最后将益州郡太守张裔送到了江东,还从江东那里得到了一个永昌郡守的位置?
在雍闿造反之后,高定和朱褒两个人这才紧跟着杀了当地的长官,然后跟着造反,南中的蛮人也跟了出来,一起南中各种折腾么?
再《三国志》之中的记载的确是这个样子的,这一点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不过《三国志》记载的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的简陋了,甚至都有些明显的叙述不清的感觉了。
所以最后关于南中这块大战,我们更加的相信另一部史书,《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是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
所以说《华阳国志》应该算是记载西川记载最多的一本传记了,里面很多东西,在三国志里面都能够找到,但是又没有这个记载的更加的全面一些,所以说在这部分,作者相信《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关于这部分的记载的确是很详细,而且十分的打《三国志》的脸。
先主薨后,越巂叟帅高定元杀郡将军焦璜,举郡称王以叛。益州大姓雍闿亦杀太守正昂。更以蜀郡张裔为太守。闿假鬼教曰:“张裔府君如瓠壶,外虽泽内实粗,杀之不可缚与吴。”
于是执送裔于吴。吴主孙权遥用闿为永昌太守,遣故刘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州际。牂柯郡丞朱提朱褒领太守,恣睢。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
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所归。”其傲慢如此。颀至牂柯,收郡主簿考讯奸。
褒因杀颀为乱。益州夷复不从闿,闿使建宁孟获说夷叟曰:“官欲得乌狗三百头,膺前尽黑,螨脑三斗,斫木构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夷以为然,皆从闿。斫木坚刚,性委曲,高不至二丈,故获以欺夷。
后面的就先不说,先说这一段出现的几个事情,先主死后,最先造反的并不是益州郡的二五仔世家雍闿,而是哪个南中头号不稳定因素,越巂叟帅高定元,他最先杀死了郡将军焦璜,之后才是益州大姓雍闿杀了太守正昂,顺带将下一任太守张裔送到了江东去,最后造反的才是牂柯郡丞朱提朱褒。
之所以相信是这么个顺序,作者是因为看了一下益州的地图,尤其是南中这一块地方,当初邓方卡在了他们三个的正中间,无论是谁想要在南中闹事儿的话,他都能够第一时间卡主他们。
但是李恢这个在刘玄德面前发誓要效仿邓方的人,去了南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驻地从邓方时期的朱提郡南昌县,给挪到了牂牁郡平夷县。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其中区别最大的就是,他将军事重心从雍闿和高定的身上转移到了牂柯郡丞朱褒这个相对而言最老实的家伙的身上。
而三者之间最为咋呼的高定却是却少人看护,直让他做出来了这等大事,要知道牂牁郡平夷县和高定所在的越巂郡隔着重重关隘,李恢对于高定基本算的上是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别说高定了,便是益州郡的雍闿他都没有办法,雍闿先是斩杀了太守正昂,然后拿回来了益州郡,最后将张裔送到江东之后,那可是连一个屁都没有事情的。
若是李恢当初选择和邓方一样,直接死死的钉在朱提郡南昌县的话,便是雍闿斩杀正昂的时候他反应不过来,到第二次的时候,李恢也该能够反应过来动手了,除非李恢并不懂兵法,也不知道怎么打仗,也不敢打仗!
再说这里面的第二件事,刘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州际。
这句话也是《华阳国志》里面记载的,而这记载的是江东对于南中的插手,《三国志》里面关于这件事那是一丁点都没记载,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的过分了。
《三国志》: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於吴。
《三国志》为了模糊其中的事情,竟然直接在这里面开始掺沙子了,就用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将刘璋二次战队的事情给揭过去了,若非是让我看到了《华阳国志》里面的记载,我是真不知道他后面哪个南中豪强.....是什么意思,和刘璋有什么关系。
在南中叛乱初期,可以说江东直接下场了,掺和到了这里面不说,更是给蜀汉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之后在建兴元年到建兴三年之间,整个南中就是在这么一群玩意的带领下,乌七八糟。
《三国志》里面南中第一次大战的主角是永昌郡的吕凯,甚至还对他十分的追捧,说他的气节非常的好,如何如何,同时还大肆的夸奖了一番南中的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
不过在《华阳国志》里面对这一部分那真是赤裸裸的打脸了,吕凯因为太偏远了,直接就在《华阳国志》里面给他差不多算是删了。
至于李恢还有诸葛亮,他在《华阳国志》里面的形象是真的不怎样,至少这一阶段他们两个是真的不怎么样!
丞相诸葛亮以初遭大丧,未便加兵,遣越巂太守巴西龚禄住安上县,遥领郡。从事蜀郡常颀行部南入,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
诸葛亮不管是出于神秘原因,总之是任凭南中叛乱,他压根就没有多管不说,叫让巴西人士龚禄住安上县,去当遥远的越巂郡太守,这就真的有点自欺欺人的精神了。
反倒是从事蜀郡常颀,一点都不怂的,直接就朝着牂柯郡而去,然后就当着朱褒的面,开始清理牂柯郡的官场,要光明正大的将牂柯郡从新收回蜀汉的手中。
不过这么英雄的一个家伙,自然是毫不客气的被弄死了,但是常欣死了不要紧,他成功的将牂柯郡弄的乱套了,或者说将朱褒的牂柯郡给弄的乱套了,这本应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李恢出兵一举夺回牂柯郡,然后就关上了南中的东大门。
但是!李恢没有动!真真是白瞎了常欣这么一个汉子,给他创造这么好的一次机会,李恢非但没有珍惜,就这么看着牂柯郡从混乱到安定,就这么看着朱褒再次稳定下来牂柯郡的局势!
从建兴元年的南中大乱开始,到建兴三年诸葛亮出兵,李恢这个庲降都督就像是一个废物一样,在南中老老实实的带着,真是一丁点用处都没有!
这三年的时间,在不知名的某些人的帮助之下,李恢至少有数次将整个南中平定的机会,他都放弃了。
褒因杀颀为乱,这是第一次,若是李恢出兵可以直接将朱褒斩杀之后,然后顺势平定叛乱情况最轻的牂柯郡,也能够给自己一个足够安稳的根据地。
益州夷复不从闿,这里的益州夷人和高定麾下的夷人是不是同一批人这并不知道,但是最终的是,雍闿最仰仗的就是南中的孟获还有高定麾下的夷人大军。
若是夷人也不支持他了的话,那么他是很容易的将雍闿斩杀的,这就等于是直接斩杀了源头!
从《华阳国志》里面的记载也能够看得出来,诸葛亮对于这个玩意也算是看的很清楚了,在建兴三年出兵的时候,压根就没有指望他能够做出神秘事情来。
建兴三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巂。别遣马忠伐牂柯,李恢向益州,以犍为太守广汉王士为益州太守。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定元部曲杀雍闿及士庶等,孟获代闿为主。亮既斩定元,而马忠破牂柯,李恢败于南中。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