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亲情(三)(第 3/4 页)
按照当初对于西凉兵丁的描述,若非是卞氏够狠,卞秉够硬,曹操绝后不至于,但是他在洛阳留下的那点家底儿肯定是保不住了。
建安初,卞秉跟随曹操征战,建有不俗的功绩,被封为都乡侯,但职位却没有什么升迁,还是担任别部司马,这是他姐夫主动压制他,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怨言,甚至还欣然接受。
卞秉非常疼爱外甥曹丕,坚定的支持曹丕为魏王继承人,后又支持曹丕称帝。
作为弟弟,作为小舅子,作为舅舅,卞秉都做得相当不错了,就算卞氏真心心疼自己的弟弟,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卞秉终其一生,他的官职爵位也不过就是止步在杂号将军上。
黄初七年,卞秉已经命不久矣了,这个时候曹丕才给了卞秉他应该得到的好处和封赏。
曹丕进封卞秉为开阳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任命卞秉担任昭烈将军,多所赏赐让卞秉养老,但是这些赏赐刚刚到达卞秉的手中,卞秉就直接病死在了床榻之上。
和曹操一样,再看看曹丕对自己的老婆郭女王,别说亲弟弟了,便是什么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亲孟康因为郭女王擢升为散骑侍郎,差点让他混出来一个大儒的名头,着实不要脸!
剩下的亲戚,那也是接连得到封赏,而曹丕的臣子,尤其是他的尚书令陈群和尚书仆射司马懿,面对郭家的封赏,那是一个屁都不敢放,她就像让自己已经死去的父母,还有活着的弟弟得到些许好处,长篇大论听得自己都头痛!
这一点不得不说,卞太后是对曹家父子两个人都是有着很大的怨言的,所以卞氏在曹丕这里,总是有些任性,再加上她对于曹植有些追星的趋势了已经, 这才导致了曹丕和曹彰悲哀的一辈子。)
曹丕此时已经来到了永寿宫之外,看着将永寿宫团团包围的士卒,曹丕的脸色难得的再次变得阴沉了下来。
“尔等都退下去吧!”曹丕今天本来是想要翻脸的,但是当他到达门口的时候,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不得不说,一个好的女人能够让曹丕从震怒之中恢复清醒。
朱铄看着曹丕,最后还是朝着曹丕拱手行礼,然后慢慢的退了下去,他虽然担心曹丕,但是也不想打扰曹丕自己处理这件家事。
等到围困永寿宫的士卒都离开之后,曹丕这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朝着永寿宫的宫门走了进去。
正在永寿宫之中等待着曹丕的卞太后,此时看到曹丕出现,顿时就刘将自己的怒火升腾了起来,“你还知道回来么?老身还以为,你打算让他们这群人就这么围着,将老身活活的饿死在这宫中呢!”
若是平常时候,卞太后的这种嘲讽,恐怕曹丕早就跪下请罪了。
但是现在,曹丕非但没有任何请罪的架势,甚至都没有任何的好脸子给她。
曹丕直接走到卞太后的面前,看着不远处低垂着脑袋的曹植,路上露出了一个冷笑。
“朕有件事情想要和太后商量!”曹丕先生语气平淡的朝着卞太后说道,“不知道太后可否好生听着?”
“商量?”卞太后看着自己儿子,不由的嗤笑了一声,“老身看你这模样,还以为你这就是想要通知老身一声呢!”
“太后若是这么想, 那朕也没有办法!”曹丕的怒火终于还是忍不住了,直接就怼了出来。
而曹丕的这种冷漠到冰寒的语气也终于让卞太后感觉到了不对劲。
“曹丕!”卞太后已经和自己的儿子任性了好几年了,她一时之间都有些不习惯自己的儿子竟然敢这般对自己说话,“你知不知道你是再和谁说话,是谁给你的胆子!”
“朕是再和大魏的皇太后说话,朕的胆子,是父皇,是百姓,是天下苍生给的!”
相比卞氏皇太后,曹丕的怒吼也丝毫不弱,双眼赤红的瞪着卞氏,轻飘飘的告诉卞氏。
“皇太后,今日朕就会下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这一次,真会亲自命令诏书而不是只在后宫之中和群臣朝中轻声说上两句,朕,会将这件事立为国策,立为我大魏的国策!
同时,朕还会下令,削夺藩王权利,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同时受到朝廷之中的监视,其中鄄城王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当了很久的王爷了,也该动弹动弹了吧!
鄄城王,从明日开始你就是雍丘王了,还请你准备准备十天之后便去雍丘封地赴任吧!”
曹丕的话让卞太后和曹植两个人都有些瞠目结舌,尤其是卞太后,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今天到底是发的什么疯,竟然这般的过分。
“曹子桓,你这是要忍不住将我们母子给清理掉了么?”卞太后这句话十分的伤人心了,甚至都可以说是用刀子在曹丕的心里不断的扎下去。
“太后,您当初也是这般和子文说的么?”曹丕本来已经准备走向曹植了,但是当他刚刚走出两步的时候,听到了卞太后的话,让他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转身继续看向了自己的母后,“太后当初,也是这么伤子文的心的么?”
“曹子文?老身伤他的心?”卞太后此时是真的不知道曹彰的事情,还在这里满是委屈的诉说着,“你们兄弟多么的兄友弟恭,你们兄弟都要杀弟弑母了,老身哪里敢再伤你们的心!
他曹子文都敢在老身面前杀人了,杀的还是你曹子桓的儿子,你现在怎么还有脸责怪你的弟弟,你怎么还有脸面这么做!
老身是在帮着你看着整个后宫,老身是再帮你安定后宫,是不想让你绝后,是不想让曹氏绝后!你知不知道!”
“朕之前已经决定了,会在死后效仿江东,将皇帝之位传给子文!”曹丕突然露出了一个惨笑,很惨的那种,“朕这一生恐怕都不会真的再去出兵西川和江东了。
朕在这次出征之前已经正式下令,继续发展屯田之法,在这次大战之后采取全面防守,恢复百姓生产。同时摒除禁令,减轻关税,禁止私仇,和文武百官广议轻刑,与民休养。
朕这么做就是为了能够充实国库,能够让我曹魏有一个坚实的后方,若是朕死得早,那就让子文代替朕去开始一统这天下,只可惜,现在全都没有了!”
曹丕的惨笑还有那些话让卞太后有了些许不好的预感,然后就在卞太后惊讶的眼神之中,曹丕将目光转向了曹植。
“曹子建,朕不管你和曹叡那厮到底有什么想法,从今天开始你给朕离曹叡,不,离所有人都远远的,否则朕就算被天下嗤笑,也要将你这混账东西斩杀了!”
“臣弟...臣....领命!”和卞太后不同,在曹彰故去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某些渠道知道了这个消息,曹植知道曹彰死了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的那位皇兄一定会发疯的。
其他人不知道曹彰和曹丕的关系,他曹植还能不知道么?
曹丕这辈子对谁尽心竭力过,对谁怒其不争而发怒过,这曹家满门,也就是一个曹彰吧。
为让让曹彰在他们父皇曹操的面前能够更加得宠一些,曹丕也真的是下了狠心了,不断的帮忙,出人出力的。
所以当曹植知道曹彰死了的时候,他就慌了,他看到曹丕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似乎,那真的是双股颤颤。
别人都觉得是曹丕压着曹彰,不让这个疯子太过于疯狂闹出大事儿来,但是只有曹植知道,真正压制着的并不是曹彰,而是曹丕。
曹彰疯狂,但是他却是外硬心软之人,对待异族赶尽杀绝,但是对待家人乃至朝中之人的时候,曹彰太过于感性了一些,总是会留手。
但是曹丕不一样,每天都是笑眯眯的曹丕,却是一个为达目的能够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他真的敢将自己的亲族都杀戮一空,这种人若是没有曹彰压着,让他克己,他会创下大祸的。
所以当曹植知道曹彰死在洛阳之后,他就明白自己等人玩脱了,当曹丕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更是一句话不敢说,生怕曹丕会一个冲动将自己弄死,他可不可能不敢。
看着曹植从未有过的老实,卞太后心中的不安也是越来越严重了,同时看向曹丕的眼神也带了丝丝的疑惑。
而曹丕在卞太后想要在说话之前就离开了,不过在离开之前,曹丕伸手抓住了超值的脖子,朝着他冷声说道。
“三日之后,子文抬棺出京,曹叡抬棺头,你要给他亲自写哀悼之词,亲自念给他听,亲自!”
“诺!”
(关于曹丕的能力还有曹丕继承人的问题,作者感觉这么写,也是有依据的,那就是曹丕在官场和民生上面,走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
曹丕在位一共也就是七年的时间,这七年他做了什么事情,作者给你们大概汇总一下。
第一,改革官制:在即位魏王之初,曹丕便发布了两项新政:第一项新政是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改设散骑常侍,散骑侍郎两种官职,定员各四人。
同时又宣布: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最高只能充任”诸署令“,从制度上铲除宦官干政的根源。为了传之久远,他还依照”国有大事则镂于金版“的古训,命人把上述政令镌刻在金属的简策上,然后珍藏于石室之中。
其二的九品中正制就不用说了,这种祸国殃民的东西在曹丕的手中却是玩出了花样,整个黄初年间,尤其是四年之前,世家都被曹丕玩的和狗一样惨,世家压根就没有斗得过曹丕加寒门。
第二:集中皇权,曹丕称帝之后,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还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第三:确定儒家和士子的地位,黄初元年,曹丕下令恢复太学,建立儒家思想教育机构,传播儒家经典。后又对经学典籍进行收集和整理,鼓励士人学经注经发展文化事业。
黄初二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
黄初三年,又颁布《取士勿限年诏》,以打破年龄界线,提出 无论老幼只要“儒通经术,吏达文法”都可试用的用人之法。
这三年也是他彻底将中书省给弄起来的最大原因,直接将儒学的正确用法弄了起来,至少让那些读书人知道谁才是他们需要效忠的那个人,这是他设立中书省的目的和根基。
这也让他在黄初四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享食邑百户,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谷梁博士。
第四:整肃官风,在黄初二年的时候曹丕就率先发难,颁布《日食勿劾太尉诏》,以革除无辜归咎股肱大臣的弊端;次年颁发《禁诽谤诏》和《百官不得干预郡县诏》,以改变相互诬告与朝臣颐指的世风。
这三个诏书直接断绝了之前各个世家为了互相争夺权利互相攻讦的事情,也让曹魏的官场为之清净了不少,至少中原大地上,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发展了,不需要天天发愁了。
同时他还将当时的文风给正了正,当时咋曹操的后期乃至末期,所谓的魏晋风骨和魏晋玄学已经兴起来了,这种玄学说白了就是一群读书人,还都是有权有势的读书人,成天啥事儿不干,就在这里互相扯犊子。
谈天说地,坐而论道,顺带批评朝政,批评天下,批评天子,总之看见啥批评啥,除了不干正事儿啥事儿都干,还互相之间,非常的自豪!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