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六十八章 亲情(三)(第 2/4 页)

    而且还专门的下达敕文:“当今由于战乱,妇女不多,应尽可能地将她们配给前方将士为妻。有权势的人家不能聘娶为妾。各位亲戚在这件事上都应谨慎,不要自取其咎,遭受刑罚。”

    这简直就是太过分了,史书记载的时候也是如此。

    《三国志·卷五》:“后早丧兄弟,以从兄表继永后,拜奉车都尉。后外亲刘斐与他国为婚,后闻之,敕曰:‘诸亲戚嫁娶,自当与乡里门户匹敌者,不得因势,强与他方人婚也。’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后止之。遂敕诸家曰:‘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

    除了这些之外,郭女王又常告诫郭表、孟武等人说:“汉朝皇后的家族,很少能有保全的,都因为骄横奢侈,不能不谨慎!”

    《魏书》:“后常敕戒表、武等曰:‘汉氏椒房之家,少能自全者,皆由骄奢,可不慎乎!’”

    可以说,郭皇后这一生过的是很累的,要帮助曹丕做事,要稳固后宫,在甄宓的事情上面她还要背负骂名,主动为曹丕背黑锅!

    卞太后不喜欢她,但是她却心甘情愿的供养着永寿宫的卞太后!

    一边教训着越来越娇纵的后宫妃子,一边供养太后,同时还要让后宫之人都节俭度日,最重要的还要忍受流言蜚语。

    《魏书》:“后自在东宫,及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是时柴贵人亦有宠,后教训奖导之。后宫诸贵人时有过失,常弥覆之,有谴让,辄为帝言其本末,帝或大有所怒,至为之顿首请罪,是以六宫无怨。性俭约,不好音乐,常慕汉明德马后之为人。”

    也正是因为这么这么多的原因,曹丕对郭女王的宠爱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曹丕这一生都尽量不正面和世家大族发起冲突,据作者的推测来看的话,黄初四年因为曹彰,曹丕应该疯狂过一次,具体原因就不多说了。

    另一次就是黄初三年,在曹丕赐死了甄宓之后,曹丕当着群臣的面儿,执意要将郭女王立为皇后,为了这件事他不惜和众臣决裂,更加不惜给自己粘上一个昏君的名头。

    史书记载,曹丕明确了想要立郭女王为后之时,中郎栈潜上疏反对。

    中郎栈潜的理由是 :“古代帝王们治理天下,不仅离不开文武百官的忠心辅佐,也离不开贤慧的后妃鼎力相助。能否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可以说决定着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

    故而远古时期黄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嫘祖,尧帝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虞舜,都以贤明有德而著称,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而夏桀亡国狼狈逃往南巢,其祸根正在于宠幸妹喜,不修朝政;

    商纣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对待臣下,目的也不过是取悦于妲己的欢心。因此历来贤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对待册立元配皇后这件大事,总是在世族豪门之家选择知书达礼的淑女,来统领六宫,虔敬地祭祀宗庙,暗修教化之功。

    《易经》中说‘家道正而天下定’,这由小到大、由内及外的道理,正是先王们所规定的法典啊!齐桓公在葵丘接受爵位时,也特别申明,不能让妾成为妻子。

    可如今宫中这位宠妃,常常借着皇上的恩情而僭越,礼仪直逼天子。如果陛下因宠而立她为皇后,使身份微贱的人骤然显贵,那么我担心后世会出现上下失序,纲纪废坠的局面。开国就不遵循法度,动荡不就会由上而起么?”

    这应该是史书之中曹魏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臣子直接将皇帝比作昏君,而皇帝还不听从的。

    《三国志·卷五》:“黄初三年,将登后位,文帝欲立为后,中郎栈潜上疏曰:‘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治乱所由,盛衰从之。故西陵配黄,英娥降妫,并以贤明,流芳上世。桀奔南巢,祸阶末喜;纣以炮烙,怡悦妲己。是以圣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择其令淑以统六宫,虔奉宗庙,阴教聿修。《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内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书宗人衅夏云,无以妾为夫人之礼。齐桓誓命于葵丘,亦曰‘无以妾为妻’。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

    郭女王这一辈子几乎没有如何享受过,同时也没有受到什么太好的荣耀。

    青龙三年,郭女王这一生终止到五十一岁,死后以终制营造皇后陵墓,葬在首阳陵西,同时曹叡开始封赏其家眷,曹叡进封郭表为观津侯,食邑千户。升迁郭详为驸马都尉。

    之后在青龙四年,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曹叡改封郭后父亲郭永为观津敬侯,母亲董氏为堂阳君。追封郭后兄弟郭浮为梁里亭戴侯、郭都为武城亭孝侯、郭成为新乐亭定侯,皆派使者手捧策书,以太牢进行祭祀。后来郭表薨,长子郭详嗣爵,又分郭表之爵,封其第三子郭述为列侯。郭详薨,其子郭钊嗣爵。

    可以说郭女王和曹叡关系并没有传闻之中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还算是不错的,虽然说郭氏下葬的时候,十分的简单,但是身后的殊荣...其实也不怎么样,但是她好歹还算是活过了五十啊!)

    言归正传.....

    曹丕在郭女王的安抚之下,慢慢的放松了下来,郭女王为了曹丕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一个可以帮助他争权夺位的谋士,变成了一个小鸟依人的妻子,同时在他不在的时候,还能将这偌大的后宫看管好。

    曹丕现在唯一的心事就是,他和郭女王没有一个他们自己的儿子,这是他最难受的了,不过看郭女王能够开心,他也能够忍下曹叡这个人。

    半个时辰之后,曹丕缓缓的睁开眼睛,一把握住了郭女王那已经有些发酸发麻的手,“莫要这般劳累了,朕还有事情要做,你将伤口再好生收拾一番,换身衣服,晚上朕陪你用膳!”

    这是曹丕给她的承诺,曹丕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郭女王都会毫无保留的支持他,但是曹丕还是想要告诉郭女王,自己晚上就可以回来,自己没有事情。

    这是他们夫妻两个人,这么多年的默契了。

    曹丕将自己的衣服从新打理好,同时将自己梳洗了一番,他是一国之君,万不可狼狈邋遢。

    这一次曹丕要去的,乃是卞太后的永寿宫!

    他之前真的不想去永寿宫,他觉得自己真的有些愧疚自己的母亲,追其缘由还是因为他没有能够帮助自己的母亲将他们卞氏一族封赏,让卞太后觉得自己对不起家人,也让曹丕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母亲。

    他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愧疚并不是真的那种愧疚,但是每次看到自己的母亲对着自己外公的灵位那种哀伤的模样,都让他十分的为难,所以自己的母后做出很多过分的事情他都原谅了她。

    便是他母亲一次次的将曹植从他手中保下来,便是他母亲为了顾念曹植,丝毫不顾他的困难,他都忍了下来,就因为他母亲对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难不成让你母亲连儿子都保不住么!”

    可是如今,就是因为他的一次次的纵容,让卞太后终于出现了大问题,甚至可以说,曹彰的死,卞太后至少有八成的原因,曹彰明明还有很多的办法,但是最后他是被人将心伤透了。

    (这几天关于武宣卞太后,作者再次彻查了一阵史书,最终确定了一件事情,武宣卞太后和曹丕的关系,绝对就是在陈群阻止曹丕给卞太后的家族封赏之后。

    先说几段从史书上弄出来的东西。

    《魏略》:初,卞后弟秉,当建安时得为别部司马,后常对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与我作妇弟,不为多邪?”后又欲太祖给其钱帛,太祖又曰:“但汝盗与,不为足邪?”故讫太祖世,秉官不移,财亦不益。

    《三国志》:太后每随军征行,见高年白首,辄住车呼问,赐与绢帛,对之涕泣曰:“恨父母不及我时也。”太后每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言“居处当务节俭,不当望赏赐,念自佚也。外舍当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俭日久,不能自变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钱米恩贷也。”

    《三国志》:黄初中,文帝欲追封太后父母,尚书陈群奏曰:“陛下以圣德应运受命,创业革制,当永为后式。案典籍之文,无妇人分土命爵之制。在礼典,妇因夫爵。秦违古法,汉氏因之,非先王之令典也。”帝曰:“此议是也,其勿施行。以作著诏下藏之台阁,永为后式。”至太和四年春,明帝乃追谥太后祖父广曰开阳恭侯,父远曰敬侯,祖母周封阳都君及(恭)侯夫人,皆赠印绶。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这是三段关于卞太后和他外戚之间的记载,可以看得出来,卞氏对待自己的家人同样十分的苛刻,他和郭女王都是一样的,为了防止自己的家族成为外戚,可以说打压的不遗余力。

    和曹叡的老婆郭皇后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但是武宣卞太后和曹丕的皇后郭女王也还有这本质的不同。

    她们两个前半生都很像,都是一路坎坷,让人心生怜悯,都是被这个世间磨炼的颇有心机,都是同一种人,最后都嫁给了一个比自己还小的男人成为了他的贤内助。

    按理来说,郭女王应该和卞太后关系很好啊,可是恰恰相反, 他们的关系相当的差劲儿,甚至卞太后还因为曹洪之事,威逼过郭女王,告诉了郭女王,若是不按照她的去做,就让郭女王失去皇后之位,离开曹丕!

    《三国志·卷五》:“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士。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

    这也是卞太后“逼死”曹丕的几大论证之一,若是黄初三年野史中记载的并没有什么虚假的话,或许卞太后为了一个曹植,真的是亲手逼死了她两个儿子,这也是打垮了卞太后的原因。

    那都是后话暂且不说,继续说回武宣卞太后这个人,这个人其实非常的矛盾,因为他和郭女还有曹叡的郭皇后都对于曹魏太重要了,这也让我等看到了更加详细的她们。

    从史书上就能够发现,武宣卞太后和郭女王不同,郭女王虽然也有三个兄弟一个姐们,但是他的兄弟姐们都死得他早了,最后只有不算多么熟悉过继过来的亲属,再加上还有铜鞮侯家的兄弟,因为她早年是在铜鞮侯家家里长大的,所以对他们也是比较亲近,剩下的就是母亲那边。

    卞太后活着等到卞太后当上曹操正室的亲戚比郭女王还要少,少太多太多了,但是卞太后的亲人却是真的很亲,她不单单很是看重父母,便是亲生兄弟都很看重。

    卞太后十分的克己,但是从史书上也能够看得出来,她的这种克己并不是从自己的本心之中,而是让她自己生生压制的自己,不得不克己,让自己谦逊有礼,甚至从史书记载之中,都能够感觉得到,卞太后这一生活的很累。

    《魏略》: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脩,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

    在这里面,丁夫人因为长子曹昂的事情和曹操闹僵了,甚至一度不想搭理双方,而曹操却是对丁氏念念不忘,从这里能够证明曹操这个家伙是一个纯血统的大猪蹄子。

    而卞氏当时已经是他的正妻了,每次还要将自己的位置让出来不说,最重要的是,武宣卞太后还要让自己的相公用自己的名义去将自己的情敌给找过来,最后自己还陪着。

    最后好不容易卞氏等到丁氏死了,这还得让丁氏葬在许都旁边,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守着曹操....当然关于这件事,也是作者觉得卞氏性格之中有大问题的原因,她是隐忍而不是真的谦逊。

    丁氏死在了建安中期,也就是曹操彻底打下来了偌大北方之后,那个时候曹氏的重心已经变成了北方,也就是邺城,这一点其他人不知道,卞氏绝对是知道的。

    卞氏将丁氏葬到许都,也算是打着为他着想的名头,将丁氏彻彻底底的和曹操给断了,只有这样才是她选择主动这么做的可能。

    再说卞氏对于她的弟弟,卞夫人对弟弟的照顾却仍如常人之切,也就是说他不是和郭女王那般,真的硬顶着不让自己的丈夫,去封赏自己的那些亲戚。

    卞夫人的弟弟名卞秉,一直随曹操南征北战。虽然军功卓著,在曹操主政的建安年间,他却官运不济,功劳不如他的都封侯,他却只当了个别部司马。

    这不是因为卞太后主动压制着,而是因为曹操对外戚十分的恐惧,甚至可以说曹操主动压着卞氏的家眷,不让他们过多的上位。

    为此,卞太后都忍不住向丈夫提出异议,但是对于这种反对,曹操虽然没有训斥,但是坚定表达了自己不认可的意思。

    非但不同意给卞太后的弟弟卞秉升官加爵,就连卞太后主动要求说,自己多给弟弟一些财物,曹操都觉得不能同意!

    《魏略》:初,卞后弟秉,当建安时得为别部司马,后常对太祖怨言,太祖答言:“但得与我作妇弟,不为多邪?”后又欲太祖给其钱帛,太祖又曰:“但汝盗与,不为足邪?”故讫太祖世,秉官不移,财亦不益。

    可是相比卞氏,曹操那和离甚至死去的丁氏,可是大大的不一样,丁氏和曹操是老乡不说,更重要的是,曹操对于丁氏的亲族相当的好,据部分野史记载,丁氏的亲族,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曹操麾下的那几个丁!

    曹操已经负了卞氏的家眷一辈子了,等到曹操好不容易下去了,换成了曹丕上位,卞氏也从王后变成了王太后,甚至变成了皇太后,可是卞太后的亲族,或者说弟弟,仍然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

    卞氏若是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标准的伏弟魔,只不过他遇到了一对强硬无比的父子,将她那可怜的弟弟弄得死死的。

    不过卞秉也不是只靠着他姐姐的名声和地位,卞秉家世贫寒,年少就失去双亲,依靠姐姐在娼家卖艺养活,可以说两姐弟算得上是相依为命的开端了。

    光和六年,曹操娶卞氏为妾,卞秉与姐姐随曹操到洛阳。等到董卓之乱,卞秉伴随姐姐留在洛阳坚守曹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剑名不奈何 女配没有求生欲 着迷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顶级猎食者 是心跳说谎 反派肆意妄为[快穿]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疾风吻玫瑰 看鸟吗哥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嘘,国王在冬眠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良辰美景好时光 新婚燕尔 金牌调解员[快穿] 入戏(娱乐圈) 元始法则 第三十二封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