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名厨出高徒(第 2/4 页)
做一个菜品,不是外形好,模样好看就行了,也不是师父教你怎么做,这辈子就一成不变了,你得自己会悟。
同样一个菜,时代不一样,顾客要求和品味就得有变化。怎么变化,你得悟。悟每一种蔬菜和肉类的特性,怎么做,用什么样的火出什么样的味。各种调料,也得自己悟透了,这才算出师。
出师以后,也就算会做菜了,但还远远不够,还得悟。悟透了,你才能发明创造自己的菜式,出自己特色。
剩下的所谓刀工,给你个胡萝卜,让你雕个牡丹花出来,那算雕虫小技,用不着去技校学,自己看两遍就会了。
要是你连这个都看不会,那就说明你一点灵性没有,我还教你干什么,瞎耽误功夫吗?
聚香坊大酒楼的后厨,一水儿的都是他的徒弟,却是各有特色,各有擅长。徒弟们会做的菜式,孙立海也不一定会做。
这在他看来,不丢人,说明他的徒弟们有出息。师父教的只是基本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高崎从后厨的后门进去,果然就看见孙立海端着茶缸子,在一溜切菜案板那里转悠。案板边切菜的这些年轻人,都是没出徒的。
孙立海教徒弟,得从买菜、选菜、摘菜教起,做个一两年,他觉得满意的,才开始上案板跟他学刀工。就他这个教法,一个学徒出徒,最少都得三年,好多第一关就给淘汰了。
可即便这么个严格法,来这里学徒的年轻人依旧趋之若鹜。孙立海的名气在那里摆着,能成为他的徒弟,这辈子就是挣高工资的人上人了。
如今的孙立海,早就不亲手教徒弟了,都是手底下徒弟帮着他带学员。可是能从聚香坊学成出来的,还得算是孙立海的徒弟。
孙立海明白,人家费心劳力,任劳任怨地跑聚香坊来学徒干什么?就冲着他徒弟这个名号啊。只有徒弟出徒了,在外面干,收的徒弟,才算孙立海的徒孙呢。
有孙立海往那儿一站,没有徒弟敢偷懒。让你切丁你切块,他二话不说,过去照着后脑勺就是一巴掌。丁也得一般大小,若是大小不一,还得挨巴掌。
这就是现代社会了,讲究平等,不能体罚徒弟。孙立海学徒那会儿,只要稍微有点不对,就得挨师父一藤条。藤条小手指头粗,带着弹性,抽在身上那个疼啊,钻心。
不这么教,出不来好厨师。
那时候,师父是他爹,抽他抽的最狠。他的厨艺,就是这么让他爹一藤条一藤条,硬生生给抽出来的。
高崎过去,和孙立海去唠两句。徒弟们知道老板来了,没一个敢放下手里的活,给老板问好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