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去姥姥家(第 1/4 页)
奶奶看着躺在炕上的二叔,心里又急又气,但是能说什么呢,当初自己拦着不让小儿子娶陈玲,奶奶是看出陈玲的娘不是个好相与的,陈玲又是个听自己娘的话的人,小儿子愿意啊,俩人是初中的同学,上学那会就有些情谊,毕业之后一直联系着,有感情基础,别的事情能拦着,就这个婚事拦不住,奶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俩人结婚之后,陈玲就开始在自己娘的指点之下开始作妖,一直作到跟这边没什么来往了,奶奶为了小儿子家的安稳,也认了,毕竟俩人还有俩孩子呢,既然有孩子牵扯着,就不能有这样那样的想法。
这些年,奶奶心里一直是很不好受的,奶奶不是个普通的农妇,如果只是个普通的农夫也不会培养出大姑跟小姑,奶奶很重视孩子之间的关系,她一直觉得,既然是一个家门出来的孩子,以后就得相互守望,怎么样才能做到相互守望,凭的就是小时候培养起来的情谊,所以,奶奶让自己不去在乎小儿媳妇,她重视的是二叔家的俩孩子,她希望二叔家的俩孩子能够跟大姑家里两个表哥还有大爷家的兄弟姊妹们好好的相处。
奶奶其实知道二叔这些年过的不好,却不能怎么样,只能是暗地里心疼小儿子,今天回来看到小儿子头上缠着绷带一脸苍白的躺在自己的炕头上,吓得魂差点飞了,再看看小儿子都这样了,小儿媳妇没有在,心里的火气就起来了,当时就要去找小儿媳妇问问,问问她自己的男人受伤了她怎么不来照顾,想问问陈玲的娘,自己这个从来没有看上眼的亲家,是怎么教育的孩子,但是被家里的孩子拦下来,奶奶心里那个气啊,直冲着几个孩子就去了。
一直到大儿媳妇跟孙女过来,奶奶才算是消了心里那股子火气,又开始心疼二叔,三问两问的把小姑给问烦了,小姑这个人烦了有个毛病,不说话,自己到一边去待着,大姑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赶紧对着凤清使了个眼色,凤清上去三言两语的就把话题岔开了,这是凤清从小给大姑培养起来的能力,经常当奶奶的消防员。
一直到韩母跟凤鸣端着饭菜过来,奶奶叹了口气,说:“咱们去西屋吧,让立勤爹在这里好好的歇着。”
西屋有个小炕,奶奶不喜欢睡床,东屋一盘大炕,西屋是小炕,韩父说:“行,西屋的炕头我也烧好了,刚入冬的时候我就把炕洞掏了,通了烟囱,这会炕头都热乎了。”
大姑把小桌子放到炕头上,几个人围着桌子吃了早饭,奶奶又去守着二叔,大家这才算是放松下来。
大姑也是很心焦二叔的伤,问了是怎么回事,小姑也说不出个什么来,大姑叹了口气,就去厨房帮着陈致诚一起分东西。
大姑带回来一些水果,糖果,至于蔬菜什么的,家里比城里买的还便宜,买了也没什么意思,倒是那些橘子啊,香蕉啊之类的水果,带回来是个稀罕物。
大姑给凤鸣家搬过几箱子水果去,韩母推辞,大姑说:“你给大娘捎过去,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吃过稀罕。”
韩母再要推辞,凤鸣赶紧给大姑道谢,大姑笑着说:“我就喜欢凤鸣这个爽利劲,你们忙着,我过去咱娘那边看看去。”
韩母说:“大姐,你先别走,咱们把我给你们家准备的年货拿过去吧。”
大姑看了看,吃了一惊,一箱子炸货,一盆子白菜鸡肉,还有几包袱的蒸的干粮。
大姑说:“哎哟,你怎么弄了这么多啊?”
韩母说:“你不是让致诚买了两只鸡一条十多斤的鱼吗,我都给炸了,这个白菜你喜欢吃,我就多做了很多,还有这些蒸的馒头,枣山,年糕,豆包,致宁喜欢吃豆包,致诚喜欢吃炸年糕,我都多做了些,你们在城里都是买馒头吃,买的哪里又自己家里蒸的好吃啊,我就多给你蒸了些。”
大姑说:“你这,让我说什么好啊。”
韩母笑着说:“当然是说过年好啊。”
大姑说:“那行,那我就拿着,正好致宁春节值班,我给他拿几个豆包捎着去。”
陈致宁在韩家镇隔壁的镇上工作,离韩家镇三十多里路。
韩母说:“大过年的还不能回家吗?”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