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肝帝的一周,Y系列材料到手(二合一大章,求订阅)(第 4/4 页)
不过她们可以等下次魏兴思开课再选,基本魏老师的这门课可以稳定拿a,至少也是个b+。
毕竟是魏老师打分,肯定会给自己组里的学生一个好成绩。
虽然这样做是“看人给分”,有失公正,但怎么说呢,国情便是这样。
这也是历史的惯性,就比如“重男轻女”等封建残余,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清除干净。
首先是ppt演讲的考评,许秋没有麻烦其他人,自己单独把这些学生拉到材一三楼的小会议室中。
其实他想叫人过来帮忙还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拉莫文琳或者韩嘉莹过来。
但一来其他人也都非常的忙,两个人来考评,工作效率相当于直接减半,二来他毕竟拿了学校每个月发的几百块钱,拿了钱就要办事嘛。
后者也是魏老师的理念,比如他拜托许秋审核博士生毕业论文,或是副教授转正的材料,都是把审核费用给了许秋,他的主张是“谁干活谁拿钱”。
至于许秋他们帮忙审稿,这个确实没有什么实物层面的酬劳,毕竟审稿本身就属于义务劳动。
但换个角度来看,报酬其实已经收到了,就是比较虚,包括文章更加容易被接受,更加不容易被编辑直接拒稿等等。
学生们开始依次进行汇报,全英文的演讲。
其中有几个的英文稍微好点,有几个的英文稍微差一点,不过总体上讲的都还可以。
毕竟有勇气选全英文课程的学生,一般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许秋之前都没有选全英文课程。
当然,他不选全英文的课程主要是因为怕麻烦,比如外教全英文授课的英语课,不仅给分不好,而且平常随堂作业还多,选这样的课程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虐。
许秋在听学生们汇报的时候,自己也没有闲着,一心两用,同步填写着自己的助教手册。
学校里的助教都会受到一本小册子,用来记录每节课上的情况,应到学生人数,实到学生人数,还有课程的主要内容,对课程的建议等等。
而许秋除了刚开始露过一面,之后就一直没有在课堂上出现过,现在只能靠想象来完成助教手册了。
其实,许秋也不是特例,大多数课程的助教都是这么干的。
基本上是开课的时候能见到一面,考试监考的时候能再见到一面,其他时候都没有人的。
主要是因为很多课程完全没有必要分配助教,就算分配了助教,也没必要每节课在课堂上面干坐着,但助教这类教学实践又是每个研究生必修的学分。
只能说学校里面很多的事情都非常的死板,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比如必须做教学实践,必须听若干场讲座,必须在校级以上会议上做汇报等等。
可能也是因为现在研究生的数量太多了,学校不好管理,就只能进行一刀切。
而且有不少研究生并不是为了科研而读研究生的,而是就业式读研,也就是不想找工作,或者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先读个研拖个两三年。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内卷的一种体现,应届大学生难以找工作,有条件读研的自然倾向于换一个赛道,毕竟有些岗位是限定研究生的,读了研之后的选择就会更多。
学校这么死板的进行限制,或许也是在设定一个底线,让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不那么“难看”,至少要有那么些科研的素养吧。
学生们演讲完毕,许秋把这伙人拉到材一216实验室,参观了一番。
其中一个大三的妹子看到实验室后表示:“这里的面积这么小,居然放得下这么多仪器。”
许秋开玩笑道:“是啊,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实验室的设计师,吴菲菲学姐。”
吴菲菲正在手套箱中做实验,听到这话后,没好气的看了许秋一眼。
其实,许秋也不完全是开玩笑,当初的吴菲菲在规划实验室的时候,愣是把只有30平米左右的空间,塞进去平常实验室60平米才能放进去的仪器和设备,空间利用率极高。
导致后面新买的仪器。比如trpl甚至都只能放在魏老师的办公室了。
相比于吴菲菲当年遇到的情况,许秋之后设计江弯实验室的时候,那就简单多了,面积大,就是任性。
安排好这批本科生后,许秋下午再次前往江弯,继续实验。
韩嘉莹也跟着许秋一起过去了,两人连续几天相隔两地,甚是想念。
等两人一起到了先材四楼的办公室,学妹就发现她自己座椅的软垫上面有一个坑,顿时明白了什么,然后露出一幅嫌弃的模样。
许秋只好尴尬的笑了笑,这些天他实验进展确实很快,但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办公室里码字,肝《焦耳》的文章,因此就这样了。
为此,两人在办公室里“打了一架”。
最终的处理方案是,学妹又去新买了一个坐垫,原来的坐垫便归许秋所有了。
玩闹过后,两人进入实验室,开始进行最后一步反应。
许秋将得到的5.35克中央dad单元取出4克,一分为四,每份1克,分别与icin/icin-2f/icin-2cl/icin-m反应,在吡啶、氯仿溶剂的环境下,搅拌回流过夜,目标产物y3-y6。
周六,两人继续爆肝实验,韩嘉莹也一起陪着许秋到江弯处理反应,过了四个柱子,终于拿到了y3-y6的四种产物。
一连工作七天,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2小时,许秋表示有些虚。
好在平常身体锻炼的还不错,不然还真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成功得到四组y系列材料,接下来就是检验成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