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43 文章得到审稿人的高度赞扬!(二合一大章,求订阅)(第 4/4 页)

      因为对方对光伏产业很熟悉,但却说:“有机光伏领域13%的效率不算高,要以15%、18%为目标”。

      如果是有机光伏领域的人,肯定是知道想要达到13%是多么的艰难。

      这个审稿人最终给出意见也是“建议文章修改后接收”,提出的问题看了看都比较容易回答,许秋暂时就没有太过关注。

      审稿人5,看起来也是个老外。

      这个审稿人的评价就非常简单了,只有短短的一段话,核心观点就是“工作不错,建议文章直接接收。”

      许秋推测,可能这个审稿人5就是之前编辑说的那个一直不回复审稿意见的审稿人。

      而且估计是个大佬,在收到了审稿的时候,刚好比较忙,就拖了一段时间,后来编辑催促,审稿人看了两遍文章,觉得写的不错,所以就没有提出太多的意见,写了一段话,直接给过了。

      如果是普通研究者的话,大概率这辈子都发不了一篇《自然·能源》这样高档次的文章,现在难得审到一篇《自然·能源》,可能就会有很多话想要说,而对于大佬们来说,《自然·能源》也就只是一篇普通的审稿罢了,写的就比较随意。

      大体看了一遍,审稿人1、2、4建议小改,审稿人3、5建议直接接收,最后编辑给出小改意见。

      许秋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不需要补充实验。

      而且这次的审稿人也都比较有节操,没有遇到要求引用文献的。

      更为关键的是,审稿人的意见大多是中性或者偏向正面的。

      在学术圈里,发表一篇文章,除了文章的引用量,发表期刊的档次以外,审稿人的评价也是可以拿出去秀一秀的。

      比如这篇《自然·能源》,审稿人3、5都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之后许秋或者魏兴思在给别人讲述《自然·能源》这篇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把他们的审稿意见列出来,表明我们这篇工作确实nb,收到了同行审稿人的高度赞扬。

      其实,有些人还是挺看重同行评价的,尤其是好评。

      因为审稿人通常不会选择与投稿作者有过合作发文章的人,所以一般利益不相关,甚至还有竞争关系。

      这个时候,别人的差评可能不一定是真的,但别人的好评一般都是真的。

      当然,许秋的文章稍微有些特殊。

      首先文章的质量确实够高,七大亮点,表征全面,书写流畅,逻辑完美,几条故事线把整个工作串联了起来,实验数据之间也都可以相互印证。

      而抛开文章质量不谈,他这篇文章投的是比am、jacs这样的一区顶刊,要高一级的《自然·能源》。

      如果是am、jacs这个档次的文章,那同行作为审稿人,内心可能更加倾向于不让其他人发表。

      因为自己的课题组也有机会发am,别人的am、jcas发的多了,自己发的就少了。

      而现在是一篇《自然》大子刊档次的文章,对于有机光伏领域来说,大多数同行的课题组都是无法发表的,也就不存在竞争方面的考量。

      不仅如此,一篇有机光伏领域的《自然》大子刊档次文章发表,反而可以使得这个领域的整体影响力变高,对这个领域内所有研究者都是有利的。

      因为各大期刊的编辑是会按照各个领域实时的热度,来决定自己接受该领域稿件比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机光伏领域火了,连带着各大相关期刊分配给这个领域的文章数量就会变多。

      可能本来一期am只接受两三篇有机光伏的文章,现在就变成四五篇文章,大家的机会也就都更多了。

      因此,在这个时候,同行作为审稿人,内心可能更加倾向于让文章发表,竞争的对象已经变更为了其他领域的研究者。

      当然,这些只是附加的因素,只代表了审稿人内心的一种倾向性,对他们做出最终审稿决策的影响可能只有5%、10%。

      假如文章质量堪忧,同行们也不会无脑强行吹捧的。

      对学术论文来说,质量终究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刺青 攻玉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上瘾 白色口哨 仵作惊华 雪意和五点钟 理我一下 敬山水 漂亮朋友 慢性沉迷 甜妻 文物不好惹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杀死那个白月光 你比北京美丽 偷香 顶级诱捕公式 他喜欢你很久了 猫咪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