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再次喜提一篇AM(求订阅)(第 4/4 页)
‘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吴菲菲犹豫了一下,点头同意:“好。”
田晴在ronald访问后似乎找到了灵感,关于两种二维钙钛矿标样的电荷输运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陈婉清ieico的文章在收尾,同时在进行着ieico-4f体系的表征,她通过pl和trpl测试,发现了这个体系中pce10和ieico-4f给受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能量转移现象,给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一个新的亮点。
许秋没什么汇报的,现在他基本上也不需要在组会上汇报了,有什么结果直接都和魏兴思讲了。
他参加组会的意义,主要是听一听其他人的研究进展,和自己心中预演出来的结果对比一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
韩嘉莹上周主要在撰写h43和pbdb-ts两个体系的工作,这周学妹打算合成pbdb-tf和pbdb-tsf两周pbdb-t衍生物给体材料,不过单体暂时还有到。
她的h43:it-4f的体系有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发现,那就是给体、受体材料的homo能级差非常小,只有0.1电子伏特左右。
如果放在传统富勒烯体系中,像这样的0.1电子伏特的能级差是很难实现电荷输运的,通常需要0.3电子伏特以上的能级差才能实现有效的电荷输运,这也使得基于富勒烯衍生物的有机光伏体系,开路电压天生存在0.3伏特的损失。
而现在高达12%的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反证了非富勒烯体系在0.1电子伏特的能级差下,就可以进行有效电荷输运,值得深入挖掘一番。
于是,韩嘉莹给冯盛东寄送了一批样品,打算探究tas结果,获得给、受体电荷输运的直接证据,然后试图冲击一波nc。
和学姐的“能量转移”类似,学妹的“小homo能级差”,都是许秋找出来的新亮点。
她们的体系都是基于itic或者ieico的衍生物,如果光是效率高,前期还能发一发am、jacs、ees这样的好文章,到后面类似的文章多了,别人不一定会买账,可能会把你的文章从am打到aem、afm,从jacs打到cm,从ees打到jmca。
不过,如果既有新的亮点,又有高效率的支持,那么发am这种级别的顶刊,概率就会高上不少。
邬胜男一边整理fn-4f的文章,一边完成许秋给她的六个合成任务。
莫文琳继续整理h22:itic:pcbm三元体系的文章,同时处理各种杂务。
这两个人算是打了两壶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