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 Y系列受体大突破!(求订阅)(第 3/4 页)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想要一蹴而就,一下子突然就取得突破,这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不止有机光伏领域是这样的,现今其他的科研领域也都是一样的,即使是热门的科研领域。
因为科技发展到现在,容易取得突破的领域基本上早就已经突破了,剩下的大多都是难啃的骨头。
有人说:“钙钛矿和石墨烯,两大领域养活了很多科研人”,“鸟屎掺杂石墨烯都能让它的性能变好”。
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两个领域很容易水文章,也水了很多文章”。
他们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每年这两个领域都有很多cns文章发表,am、jacs之类的一区顶刊更是不计其数。
比如,曹某到现在研究石墨烯,已经发表了7篇《自然》。
但目前不论是钙钛矿还是石墨烯,却都还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实现产业化。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挺水的。
发了这么多顶刊,占用了这么多科研资源,却没有丝毫的实际产出。
但反过来想,如果人们都不去水文章,那这两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也就无从发展。
“水”的背后,其实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已经过去,人类文明的科技进展陷入了停滞,或者说低速发展的境地。
原先需要100点数就可以点亮的科技树,现在可能需要100w点数才能点亮。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科研从业人员的总能力值随着文明的发展,有所提高,比如提高了100倍,但点亮科技树消耗的时间却还是原来的100倍。
换言之,“水”只是发展缓慢的一个外在表现。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也能知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站在头部的科学家们,大概率还是对科研有所追求的,如果真的有能力取得关键性的突破,谁又会想去水文章呢。
看完魏老师发过来的文献,许秋又去wos网站上查了一下自己的几篇工作,现在已经到了2月份,应该会更新一次文章的信息。
结果发现,pce11给体的am文章,也就是许秋第一篇大满贯的文章,现在已经失去了热点文章的小火苗标识,不过仍旧保留了高被引的小皇冠。
这也很正常,毕竟pce11材料的结晶性太强,和富勒烯受体适配度还可以,但和大多数非富勒烯体系的适配度不高。
而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富勒烯对有机光伏领域长达近20年的统治已经结束,pce11也就成为了“时代的眼泪”。
itic受体的am文章,热点文章和高被引的标识均存在,而且被引用次数已经成功突破100次,达到了168次,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非常快。
这主要是因为近期非富勒烯相关的文章呈现井喷态势,光sci一二区的文章,在这一个月里就有近30篇被发表出来,如果算上魏兴思没有检索到的sci三四区文章,这个数量只会更高,可能会超过50篇。
而现在发表的有机光伏领域文章,大多数都和itic相关,因此基本都会去引用许秋最早发表的itic文章。
另外,itic相关的《焦耳》综述,以及idic-4f受体的《自然·能源》的文章,均被评为热点文章和高被引文章,获得了小火苗和小皇冠标识。
同时,这两篇文章的实时被引用次数也均超过了两位数,增长速度同样非常的快。
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许秋和魏兴思已经成为了有机光伏领域的领军人物,发表出去的文章被其他课题组关注并引用的可能性非常高。
就算其他作者只从功利性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发文章不去引用许秋文章的话,万一文章审稿的时候被发到了魏兴思这边,那不就尴尬了……
毕竟,不同审稿人的意见,在期刊编辑那边也是不同的,像是现在的魏兴思课题组审有机光伏领域的稿件,如果给出一个拒稿意见,基本上这篇文章就凉凉了。
把几个新出来的小火苗和小皇冠截图保存下来之后,许秋关闭了wos的网页。
几天后,模拟实验室中传来了一个非常大的好消息。
那就是经过一系列的侧链调控,最终诞生了三个效率突破17%的二元单结体系。
对应的受体材料名称分别为y15、y18和y20,它们与j4给体材料结合制备出来的器件,最高效率分别可达17.17%、17.02%和17.40%!
最佳体系j4:y20的效率,甚至反超了之前《科学》文章中叠层器件的最高效率17.36%!
具体来说,y15、y18、y20都是对y14进行侧链调控而得到的材料。
在初始y14材料中,tt单元上的侧链为直链的十一烷基(c11),也就是十一个碳原子的直链饱和烷烃,氮原子上的侧链为2-乙基己基(eh),也就是8个碳原子的支链状饱和烷烃。
首先,y15材料。
它相比于y14材料,仅更改了tt单元上的侧链,变更为直链的壬基(c9),也就是九个碳原子的饱和烷烃,氮原子上的侧链保持eh不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