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效率定格17.36%!《科学》文章投出(求订阅)(第 2/4 页)
“唔……”许秋思索片刻,回应道:“差不多还要两周时间吧,虽然比较赶,但应该可以搞定。”
“之后莫文琳要去nim送样进行第三方检测……”
“我要用sem扫描电镜测试一下厚度,绘制底电池、顶电池膜厚与器件性能对应的二维图谱……”
“还要再补充八批器件……”
“同时我还要继续改一改文章正文和图片……”
“最后,还有要让组里的众人再完善一下文章……”
“不错,不错,”魏兴思点点头,随后看向众人环视了一圈,说道:“今年大家都辛苦了,产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工作,我们加油把这个工作做出来,然后今年给你们多放两周的假,刚好也可以给手套箱重新加工,以及课题组搬家预留出时间来。”
“哇哦——”魏兴思话音刚落,课题组里就响起了欢呼声。
魏兴思见自己这个“啦啦队队长”的鼓舞效果非常好,也就没有多留,又闲聊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之后,众人也相继散开,一边继续各自的工作,一边嘴上讨论着长达一个月的寒假该怎么“浪”。
当然,讨论假期怎么玩的主要还是田晴,其他人都相对比较宅,多两周的假期基本上也是在家里多宅两周。
韩嘉莹返回办公室,继续撰写她的文章,她也要在放假前把手上这篇am文章给投出去才行。
许秋继续测试器件,最终,这批器件的最高效率达到了17.27%。
莫文琳前去制备新的第三批叠层器件,同时抽空预约了nim的测试。
因为莫文琳去nim那边的次数比较多,所以她也和测试员小哥混熟了。
一番交涉下,她预约了一个加急的单,测试时间就在这周五,最快下周就能出检测结果。
有熟人还是比较好办事的,毕竟不管规则是怎么样的,总还是要有人来处理具体事务的。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方面的主要工作就是重复制备器件,拿到重复性数据。
因为莫文琳第一时间被派去京城nim送样了,许秋自己要忙着改文章的事情,邬胜男虽然偶尔会来邯丹这边帮忙,但她的工作重心还是放在y系列材料的表征上,她需要和时间赛跑,赶在学校公共测试平台关闭之前,尽可能的拿到更多的数据。
所以,做器件的重担就压在了学妹的头上。
好在几个本科生终于考完了试,相继返回了实验室。
于是,殷后浪和徐心洁便被韩嘉莹抓了壮丁,前来帮忙制备器件。
本来,殷后浪还买了考完试就直接回家的车票,但在学妹的一番“善意劝说”下,最终把票改签到了一周以后。
同时,范文堂也被许秋派去跟着制备器件,反正现在条件已经摸索好了,让他去按照标准条件做做器件,练练手,也可以提高他实践的能力,顺带减轻一些学妹的压力。
主要这段时间观察下来,许秋觉得范文堂还是比较靠谱的,也该给他加加担子了。
虽然在这篇《科学》文章中,不会挂范文堂的名字,但如果他表现好的话,之后的好处大大的有。
毕竟,许秋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实验想法了。
时间过的很快……
终于,到1月19号的时候,经过连续十批器件的奋战。
组里有机光伏叠层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定格在17.36%!
其中,开路电压1.64伏特,短路电流密度14.35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73.7%,基本上也达到了数值波动的极限。
说来也巧,这个效率的最高数值,刚好和许秋之前在模拟实验室中初次摸索的结果一致。
另外,十批器件的数据,在去除异常点后,平均光电转换效率为17.07%,标准差为0.22%。
这说明结果非常的稳定,数据的可靠性很高,不是那种偶然出现的实验现象。
之所以重复性实验非常重要,就是因为做实验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导致实验数据发生异常。
就比如,在测试效率的时候,如果无意间把原本0.04平方厘米的面积,错误的输入成为了0.03平方厘米的话,最终得到的效率数值就会提高33.3%。
也就是说,假如原先是12%的效率,因为输入错误,就会变更为16%,这个差距还是比较夸张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