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63 《科学》初稿完成,魏兴思的提议(求订阅)(第 2/4 页)

    即使对于一些没有没有硬性业绩要求的期刊来说,他们的编辑总还是希望自己期刊的影响因子能够越来越高。

    当然,这种引用文献的潜规则,只是一种倾向,在实际撰写文章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具体定夺。

    比如,这篇《科学》工作中要用到idic-m这种材料,那肯定就要引用对应的文献,哪怕对应的文献是一篇二区甚至三区的文献,那该引用也得引用。

    但如果是在一些有多种引用可能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引用同名文献,或者同档次的文献。

    许秋之前投稿的时候,倒是没有遇到因为不引用同名文献,而被编辑直接拒稿的情况。

    不过,许秋听魏兴思说他遇到过,当时期刊编辑发信给魏老师,非常直接的说道:“请尽量多引用我们rsc旗下的期刊……”

    接下来许秋又总结一下有机光伏领域的进展:“在过去的十年中,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单结器件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大约5%,提高到目前的13%(3,4)。

    这两篇文献分别是自家发表的idic-m和idic-4f工作,喜提两个自引。

    没办法,当下还没有其他人报道过,效率超过13%的有机光伏单结体系,不然许秋肯定会把其他人给捎带上。

    说完优点之后,紧接着许秋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光伏领域存在的问题:

    “然而,有机光伏器件的性能,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主要基于无机材料的光伏器件。”

    “这就给人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有机光伏电池的性能极限,比无机材料为基础的器件要低。”

    “其根本原因是有机光伏材料的低电荷迁移率,限制了器件的有效层的厚度和有效的太阳光吸收。”

    至此,第一段完结。

    总结起来,第一段的行文思路,就是先写大领域的优点,再写大领域当前的进展,最后写大领域存在的不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后这里的“不足”不能随便乱提,必须是和后文可以连接起来的。

    换言之,这个“不足”,必须是被这个工作给完全或部分解决了。

    比如,这里提到的不足是“器件的有效层的厚度和有效的太阳光吸收被限制”,那么接下来的叠层策略就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在这里提“当下有机光伏材料的实际成本比较高”,或者是“采用含卤素溶剂的环境危害性大”等不足,就不合适了,虽然它们客观上也是目前有机光伏的缺点。

    这两点不足,分别可以放在以“低成本有机光伏材料”和“非卤溶剂”为亮点的工作的引言中,比如之后的ptq系列给体,以及用环境友好型溶剂加工的器件。

    接下来的第二段,许秋承接了第一段的内容,主要讲叠层策略,也就是试图去解决第一段末尾处提出的“不足”。

    大体的思路也和第一段类似,先写叠层器件这个细分领域的优点、然后写细分领域的当前进展,接着写细分领域内存在的不足,最后引出自己的工作。

    许秋首先总括一句:“叠层策略是同时解决有机光伏器件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而且也非常适合有机光伏领域。”

    然后,开始分别阐述“叠层策略和有机光伏的相辅相成”,也即叠层的优点:

    “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叠层电池中堆叠具有互补光吸收的有效层,实现宽广而有效的光吸收,从而解决由于有机光电材料低迁移率而产生的单结电池的厚度限制问题。”

    “另一方面,有机光伏材料在材料上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叠层器件中需要的具有不同能级结构、光吸收性能的材料,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计、开发所需要的光电材料。”

    接着,叠层器件的进展,刚好可以把forrest课题组新出炉的文章,直接引用过来。

    “事实上,叠层器件也被广泛用于有机光伏领域,并且获得了约14%的光电转换效率。”

    再然后,提出叠层器件当下存在的问题。

    “目前,阻碍叠层有机光伏器件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光吸收范围仍然无法覆盖整个太阳光谱,这是由于缺乏用于顶电池的超窄带隙材料,大多数此类材料只能吸收能量约为1.3电子伏特的光子,也即波长小于900纳米的光。”

    刚刚被点名表扬的forrest课题组的文章,又被许秋拉出来“打了一顿”。

    forrest课题组采用的bt-cic近红外非富勒烯受体,它的光吸收范围刚好就是只能达到900纳米,也就是“反面教材”。

    而许秋自己的体系,不论是ieico-4f还是coi8dfic,都可以拓宽到1000纳米,和forrest课题组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个子电池的光吸收重叠,和/或短路电流密度失配,而导致叠层器件的电流受限。”

    这个是叠层器件的通用问题,把它写出来主要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半经验分析,通过半经验分析来解决电流失配的问题。

    虽然实际上我们可能是先把器件做出来,后补充的半经验分析,也就是“先有结果,后有理论”。

    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为了故事完整,通常需要反过来说,也就是“先有理论,后有结果”。

    写到这里,背景已经基本上交待完毕。

    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们上场表演了”,紧跟其后,许秋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了自己的工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盖世神医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讨逆 1979黄金时代 男神,你人设崩了! 我不是文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华娱从男模开始 终极火力 修罗剑神 那年花开1981 巅峰学霸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至尊战王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大国军垦 混沌天帝诀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重回1982小渔村 国潮1980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斗爱之冠 蜜桃甜 覆水满杯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仵作惊华 盖世神医 慢性沉迷 火焰戎装 忤逆本能 山有木兮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冬至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