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我们变强了,但也变卷了(求订阅)(第 2/4 页)
如果没有国家级的项目,其他项目也可以,但需要实际到达校内的资助资金超过100万。
金登平拿到的是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就是俗称的面上项目,这是他前年申请到的。
这个要求呢,说高也不高,说低也不低。
面上项目申请时的规定是连续申请两年都不中的话,就要停一年,也就是说五年差不多有四次申请机会。
可这玩意就算是普通四级教授来写,能有50%的成功率就烧香拜佛了,副教授申请的成功率只会更低。
另外,普通的面上项目是不需要上会答辩的,因此比较考验申请者写本子的能力以及人脉。
“学术成果考评”需要申请人在职五年内的学术成果满足六种情况之一即可:
第一种,以一作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或者ei文章(简称sci/ei)4篇;或者sci/ei2篇,并获得授权三年以上且至今仍处于授权保护状态的国家发明专利(简称国内发明专利)2项;或者sci/ei3篇,国内发明专利1项。
如果不考虑专利的情况,许秋觉得这简直是送分题,四篇sci/ei,不限分区,也就是说到sci四区上灌水都可以。
这个条件放在魔都综合大学,还不如博士生毕业的要求。
这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就是两篇sci二区,理论上发两篇sci二区还是比发四篇sci要难一些的。
关键它这里副教授转正是看五年的成果,而博士生只看三年的成果。
第二种,一作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一流学术刊物上(sci一区或二区期刊),发表2篇文章;或者1篇一流文章加上2项国内发明专利。
这个和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几乎是一模一样,同样是送分题。
第三种,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sci/ei,并作为第一作者编著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编著学术专著的活儿还是比较辛苦的。
之前材料系有邀请魏兴思编著关于半导体的教材,最后被他拒绝了。
后来,吴菲菲表示:“拒绝的好,不拒绝的话,这活儿最后就分给我们啦,保守估计要忙一个月以上时间。”
第四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
第五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五位)、一等奖(前四位)……
第六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具有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前进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者国内发明专利3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产生显著经济效益且单项到校转让费30万元的国家发明专利。
后面的第四、五、六种情况和大多数副教授的关系不大,应该是为了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领域专门设定的情况。
这些条件综合来看,五年副教授是准入门槛,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是初步筛选,学术成果的要求反而宽松了不少。
不过,许秋估摸着,要是一个副教授真的五年拿着四篇sci四区过来评教授,又没有其他特殊之处的话,基本上也不用评了,谁都pk不过。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许秋看了看金登平的学术成果和代表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