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58 《科学》,正式启航!(万更求订阅)(第 1/4 页)

    下午,许秋开始进行叠层器件文章撰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既然打算首投《科学》,许秋需要先找一个《科学》投稿的模板,同时也要了解一下《科学》期刊收文章的要求。

    于是,他直接登录了《科学》的官网,www.sciencemag.org。

    网页访问的速度非常快,看来这个网站没有被“墙”。

    当然也可能是从校园网登入的缘故。

    《科学》官网页面非常简洁,没有什么太过浮夸的设计。

    左上角是出版社的logo:“aaas(漂亮国科学促进会)”。

    顶部有黑红风格的两行任务栏,包括搜索、登入、新闻等栏目。

    下面是当期五个封面文章的封面,来回滚动着,看起来有点像是起点的大封推……

    第一个封面是一只丑丑的大鲸鱼。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晚白垩世海洋中形似螳螂的浮游鲨鱼”……

    所以,这个大概算是考古系的成果?

    果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二个封面是一大推五颜六色的瓷砖模样的东西。

    当然许秋知道那些肯定不是瓷砖,多半是什么特殊的材料。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用智慧材料打造智慧城市”。

    许秋看了一眼摘要,大概是在说一个“智慧城市指数”的东西,几位研究者建立了一套评估城市“智慧程度”的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全世界“智慧城市指数”排名第一的城市是新加坡城。

    第三个封面是一个身穿实验服的白人黄发女性研究者的怼脸照,旁边还有一个同样穿着实验服的白人黑发男性研究者,不过后者被模糊化处理了。

    两个人仿佛在看着什么东西,但那个东西在封面的画面里并没有出现。

    这个封面有些不知所云,许秋唯一注意到的点就是,他发现白人脸上的皮肤非常的粗糙,完全没有国内的妹子们精致。

    文章标题是“基因编辑器的深入剖析”,生物相关的,许秋随意扫了两眼,也没什么兴趣。

    第四个封面是一个海岸线的俯拍图,上面还有一坨烟雾,文章的标题是“烟雾注入平流层解释了破纪录的气溶胶水平”,还有一个短标题“烟雾警报”。

    这篇工作主要讲述的是,最近南半球上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达到破纪录的水平。

    这种异常的aod被归因于前不久考拉国的森林大火。

    火灾发生在足够南的中纬度气旋带内,也就是对流层顶高度相对较低的地方,这一位置允许火灾时上下风向的深层对流,将烟雾输送到平流层。

    而在平流层中,烟雾的寿命比在低层大气中的寿命长一个数量级。

    最终就导致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月平均aod值,超过平均值三个以上的标准差。

    国际上每发生一次大事件,就有一群相关的研究者跑过去“蹭热点”,用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现象,从而以较小的代价拿下一篇cns或者其他大文章。

    当然,这种“蹭热点”还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他们做的工作确实很有意义。

    第五个封面是一种许秋没有见过的动物,具有尖尖的头部,身上还附有鳞片,不过当他看到文章的标题后就知道动物是什么了。

    文章的标题是“抓住种花家保护穿山甲的势头”,因此图片上的肯定就是穿山甲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短,只有不到一页的内容,大意就是国内对穿山甲保护的很好,文章作者呼吁其他国家来学习种花家。

    许秋看了看文章作者,一作像是国内的学生,二作是个老外,三作也是老外挂通讯,emmm……

    除了五篇封面文章外,下面列着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期刊上的全部文章。

    许秋大致扫了一眼,大概有三四十篇的样子,囊括了各种领域五花八门的工作。

    其中,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多一些。

    浏览完主页后,许秋进入“作者界面”一栏,找到了《科学》期刊的稿件类型以及投稿要求。

    每个期刊对于各种类型的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要求,《科学》也不例外,在“稿件类型”这个栏目里写的非常详细。

    其实,许秋之前在写文章前,很少去阅读各大期刊出具的具体要求。

    对于文章究竟该怎么写,他都是通过魏兴思、陈婉清那边口口相传的经验,以及阅读其他人发表的文献,反推出来的。

    这回要准备投《科学》,许秋打算看一看期刊公司本身的要求是什么样子的,补充一下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科学》期刊接受的稿件类型一共有四种。

    分别是“研究文章”(research articles)、“报告”(reports)、“评论”(reviews),以及“短评”(commentary)。

    第一种,“研究文章”。

    它要求呈现出重大的科学进展,4500字左右,大约5页的篇幅,正文包括摘要、引言、六个左右图表、带有简要副标题的章节和大约40篇参考文献。

    补充材料需要提供实验方法,所用材料的信息,以及支持论文结论所需的其他信息。

    字数和篇幅的要求主要是针对于纸质印刷版本的。

    因为一本杂志的总页数是基本确定的,不能这一期非常厚,下一期非常薄,所以如果文章的正文比较长,不符合4500字,5页篇幅的要求,就不能以印刷形式发表。

    但此时,如果工作确实非常的重要,可以选择只进行电子版发表。

    仅电子版发表的文章,字数可以达到8000字,但要在cover letter中向期刊编辑说明,为什么需要写这么多字,同时文章中可以附带音频、视频文件作为辅助说明文件。

    这种“研究文章”的格式,有点类似于许秋平常写的article格式。

    第二种,“报告”。

    它要求提出具有广泛意义的、重要的、新的研究成果,2500字左右,大约3页的篇幅,正文包括摘要、引言、最多四个图表和大约30篇参考文献,补充材料的要求同“研究文章”。

    这种“报告”的格式,有点类似于许秋平常写的communication格式。

    在“研究文章”和“报告”中,《科学》要求材料和方法部分提供足够的细节,以便复制研究。

    此外,对于生命科学中涉及一种方法的论文,《科学》鼓励作者向他们的合作伙伴bio-protocol《生物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方案。

    《生物协议》是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科研工作者,于2011年创办的一份专精于遴选、发表实验方案,需要同行评审的在线期刊。

    他们的目的打造一个开放获取与沟通的平台,分享高品质的实验方案,让生命科学的研究更高效,更具可重复性。

    这个还是蛮有意义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限定在生命科学。

    大概是因为里面造假的论文比较多?

    倒是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毕竟生命科学领域每年发表的高质量文章太多了。

    而基数比较大的话,即使造假的概率比较低,最终产生的绝对数量也会比较高。

    看新闻报道出来的学术造假事件,生命科学领域确实也是重灾区,甚至有院士牵涉其中。

    话说回来,其他领域为什么很少有院士牵涉进去?

    因为很多领域没有院士。

    第三种,“评论”。

    它要求综述具有跨学科意义的最新发展,并突出未来的方向,6000字左右,正文包括摘要、概述主要主题的导言、简要副标题和重要未解决问题的概要,10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4-6个图表。

    除了特刊的“评论”外,所有的“评论”现在都只在网上发表。

    也就是不会在纸质版的刊物上收录“评论”的全文,只会放550-600字的摘要,包括背景、进展和展望三个部分。

    大概也是因为篇幅太长了的缘故。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讨逆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华娱从男模开始 终极火力 修罗剑神 那年花开1981 巅峰学霸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至尊战王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混沌天帝诀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重回1982小渔村 国潮1980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超级修真弃少 盖世神医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斗爱之冠 蜜桃甜 覆水满杯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仵作惊华 盖世神医 慢性沉迷 火焰戎装 忤逆本能 山有木兮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冬至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