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展(上)(第 3/4 页)
就是这样,姬康也知道一件事,在前世的赵国,赵国一直面临着东西两路作战,仍然抵抗了秦国二十多年的时间,让强大的秦国锐士军团,屡屡在赵国身上“吃瘪”,费劲了“洪荒之力”,才最终灭掉了赵国。
尤其是在秦将王剪最终攻打邯郸的时候,赵国民众在邯郸失守之际,居然让自己家中所有的幼童全部跳城而死,也不愿做秦国的“顺民”。
这是何当的惨烈,又是何等的悲痛!
在了解到赵地当下的状况之后,为恢复赵地的元气,姬康下令,命令赵地由免税两年,改为三年,三年之后,税收再减半,五年过后,再与燕国其他地方相同。
对于燕国新占据的的地方,姬康可没有什么分封,乃至建立特殊地区的想法。在姬康看来,华夏本为一体,让这些地方最好融入燕国,就是一国一制。
不要想着不上交国库税收,更不要想着有什么不服兵役的想法。
姬康这样做,对于燕国的财政收入并没有过多的影响。
任何朝代,任何体制的国家,都不可能真正消除掉贫富不均的问题。
就如燕国而言,许多旧的门阀贵勋消失了,但紧接着又产生了一批新的既得利益者,而且这批新的既得利益者,都同姬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原先的门阀贵族,如果不配合燕国律制政令,姬康有的是办法给予解决,包括肉体上的彻底解决,这也符合燕国新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他们也乐于并支持姬康这样去做。
但对于新兴的既得利益者,就肯定不能这样了,这是一个很朴实的道理。
唯一不同的,先前的门阀贵勋同姬康是天然的敌对关系,而这新的一批既得利益者,则可以让姬康来引导的。
燕国目前在土地方面,已经颁布法律禁止私下土地买卖,而且限制新崛起贵族的土地数量,努力消除“富者欲富,贫者欲贫”的问题。
但毫不讳言地讲,人和人的眼界乃至人脉都是不同的,就是在土地平等的情况下,该富的人依旧富的速度很快。
譬如剧辛、粟腹等几位阁相,没有几个是贫穷的。土地上获得的财富很少了,就转而经商、兴办产业等,反而比在土地上获得的财富更多。
姬康唯一的做法,就是递增式的提高商稅,限制新兴既得利益的财富积累速度。
甚至在姬康的脑海中,一直在琢磨是不是今后弄个《继承法》出来。
不过姬康也知道,自己的这许多想法,也必须在以后合适的时机才能端出。
现在燕国最大最迫切的问题,不是在这些方面。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