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生根发芽(第 3/4 页)
这是意义深远的一天,物镜高数值孔径和极小的系统波像差矛盾一直都是光刻机物镜领域的最大难点。
现在通过非球面元件和反射元件的配合,我们有望突破这一技术难点,虽然这一次的元件基本是在霓虹国定制的,但解决了上游难题,下游元件的自研只是时间问题。”
...
通过徐国华的笔记本,孟谦基本了解了光刻机项目这半年的研发情况和主要成就,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还无法实现更全面的自研自产,但一个又一个核心技术的突破,是华夏科研力量最好的展现,
光刻机设计的核心技术实在太多了,光是一个曝光系统涉及的专利就能有上千个,曾经那一世,这些核心技术基本上跟华夏都没什么关系。
但现在,在华夏的土地上,科研力量正在光刻机领域生根发芽。
光刻机这块大骨头,正在一点一点的被华夏科研人员啃食。
这只是半年的成就,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呢?
孟谦内心翻滚,曾经那一世,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见证华夏老一辈科研者的实力,这一世,他是何其幸运,可以亲眼目睹。
中午,送餐的人来了,孟谦小心翼翼的将徐国华的笔记本放回到抽屉里。
“孟总,几点了?”这是徐国华今天第五次问这个问题了。
“11点半。”孟谦把菜盒打开,“至少得到晚上才能出结果吧,徐老师再耐心等等。”
午饭后,一晚没睡的孟谦迷了一觉,下午三点,因为被护士查房吵醒,孟谦简单洗了把脸继续等待。
傍晚五点,孟谦跟徐国华终于等来了两个风风火火的脚步声。
“孟总,老徐!”梁志国一进门,脸上已经写满了答案。
孟谦悬了一天的心终于放下,“梁老师说说具体情况吧。”
梁志国坐到病床旁,一脸的亢奋,“浸没式光刻机这个方向应该确实没有错,而且从今天的实验数据分析来看,浸没式光刻机极有可能把光刻机工艺向前推3-4代!”
徐国华大为震惊,孟谦则配合着震惊一下,“接下去的研发计划是什么?”
“挖人!”
“嗯?什么意思?”孟谦不是很理解梁志国的意思。
梁志国解释道,“我们现在把能整合的力量都整合起来了,但这也就暴露了我们在某些方面的人才空白现实,光刻机的细分领域太多,虽然不可能全部自研,但几个相对核心的领域我们不能放手。
所以对于一些人才空白的核心领域,现在从头开始培养肯定来不及了,只能靠挖人。”
“你们打算去哪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