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磨一把快刀(第 3/4 页)
所以东周几任天子下放给诸侯国的那些玉圭,转手就不知道被丢到了哪儿。
而周诚这块玉圭,便是战国年间齐威王的玉圭,玉圭的品相算不得上乘,玉圭表面早已没了光泽,甚至坑坑洼洼带着些许裂痕。
这块东西,周诚并没有耗费精粹修复,战国年间的玩意儿放出来跟新的一样,跟谁说谁都不会相信,倒不如看起来古意盎然更让人心安。
在未道阁待了几年,周诚早就把那些客人们的心思摸得透透的,宁愿买仿制的破破烂烂的古董,也不愿意看保存完好品相上乘的古董,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怕被骗。
古玩行当中常用的诈骗手段之一,做旧,骗得就是像这样的人。
有了瓷器有了其他物件,再加上这颗仿制的玉白菜和战国玉圭镇场子,周诚觉得意思不够,索性把那颗自吴自道家里得来的“天殒之物”切下大拇指大小一块,用上等檀木框标好摆了出来。
上等的紫檀木框架,再配上镏金描银的唐朝置物架,就供着这么一个乌漆嘛黑跟羊屎弹儿一样的玩意儿,只要是经过看到的,都忍不住进来看一眼,问一句价格。
好嘛,钱老六一咧黄牙,报出来的价格吓得人家转身就走,出门前大多都会骂一句神经病。
一颗羊屎蛋儿卖三千万,还是美刀。
真当谁家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钱老六招待上门客人的时候,周诚就坐在茶桌旁喝茶,大多不起身,一般都有遇到上门卖货的才会招呼着人家坐下喝杯茶,然后对东西估个价。
满意的就留下,不满意就带走,茶水免费喝。
一连三四天下来,钱老六都忍不住说周诚和冯都未越来越像。
对于钱老六的这份评价,周诚一笑置之,自己一身本事,一半来自于冯都未倾囊相授,一半来自于系统天赐,不像冯都未,难不成像系统?
说话憋着嗓子冷冰冰的,还开门做生意不做了?
不过讲道理,未道阁这两天的声音还真就是小打小闹,多少算下来,净入账居然不过一百万,要知道,这可是三四天都有客人上门儿的情况。
古董行当向来讲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
未道阁历经几番磨难再次开门营业,几件东西卖出去,居然还卖了不到一百万,这样的消息如果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吗?
从周诚口里听到这样的话,钱老六差点一口老气没提上来。
一百万就不叫开张了?想当初自己在玉器街上摆摊做生意,半年下来都不晓得有没有一百万赚头,而且最关键的是,还得累死累活许久。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